翻山越嶺來看你——扶貧小記
“小馮、小馮!今天帶你去入戶,你收拾一下,咱準備出發了。”
早上9點,駐村第一書記崔旭在院門口微笑著喊我和幾位村幹部一塊去入戶。頓時我的內心既激動不已又忐忑不安。激動的是可以到農戶家裏了解生活狀況,不安的是第一次去入戶,自己沒有扶貧工作的經驗,對一些扶貧政策也不是很清楚,更是從來沒有因為工作去真正接觸過老百姓,自己就是一個扶貧戰線上的新兵蛋子,帶著厚重鼻音的陝北普通話,與當地的語境格格不入。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我們開著車穿梭在通村的水泥路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出發了。
關於入戶,大多數人認為,就是每年去看貧困戶幾次,經常打電話問一下他們的情況而已。在我看來,從成為駐村工作隊員那一刻開始,就是一種責任的形成。用當地話來說,扶貧入戶不是“撒場子”,不是走走過場撐到扶貧結束,而是要真心實意為他們貧困戶著想,讓他們在這難得的機遇下能改變貧窮,過上好日子。
十點多,車停在了一處山腳下,我下車好奇的觀察著周圍的環境,草木茂盛是給我的第一感覺。村幹部呦嗬了一聲:“走,上山!”我在想難道還有人生活在這半山腰不成?
連日來的大雨讓上山的路變得泥濘不堪,雨水彙集成小溪從草叢中流過,越往山上走,路越濕滑。與其說是路,還不如說是半人高的草叢中間的空隙。走了大概15分鍾的樣子,終於來到了今天入戶的第一站,貧困戶劉昌富家。
他家是用磚塊和黃泥砌牆、用木頭作房梁、用瓦片層層堆疊起來的房子。劉昌富看到我們一群人到他家來,熱情的招呼著我們,從裏屋拿出幾個小凳子,我們一群人或坐或站的在他的房子裏聊了起來。
村支書老劉跟劉昌富說明了來的緣由,又問了一些他家現在的情況,做了相應的記錄。在聊天的過程中,劉昌富向我們反映:前段時間因為上麵的一家住戶進行宅基地騰退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把引入他家的水管路挖斷了,以至於現在一直在挑水過日子,希望村上能幫他解決生活用水的問題。聽到這個情況,我們和幾位村幹部商量,現場打電話解決了PVC管、水泥、磚塊等用來維修水路的材料,又聯係了幾位會做磚瓦工的村民幫劉昌富一塊修繕他家的生活用水管路。
離開劉昌富家,從山上下來,沒多久就到了第二家貧困戶蔣萬平家。這一戶享受了國家的危房改造政策,政府給他家補助了2.6萬元,幫助他在舊屋的宅基地上蓋起了新房子。門前開闊,屋內整潔寬敞,裝修得也不錯。他家一共5口人,蔣萬平和他老伴住在裏屋,兒子與兒媳住在中間的房子,他的孫子在村上的小學讀一年級。老蔣熱情地招呼著我們進屋歇息。聊天的過程中得知,他的兒子和兒媳都是常年在外,一兩年回來一次,小孫子放假的時候才會回到這跟著他住一段時間。平時都是他和老伴兩個人在家,每年自己養豬養雞種莊稼,養的豬自己會留一點,其他的都會烘成臘肉寄給孩子們。
第三家是馬煥成家,他們家有三個孩子。家中用木板拚成一個簡易的大門,房屋雖然是土木結構,但是房間裏卻十分幹淨整潔。灶台上的碗筷擺放的很整齊。我們來的時候隻有一個女孩和一位老人在家,同行的盛村長介紹說,他們是馬煥成的大女兒和馬煥成的父親。大女兒招呼著我們坐在屋子裏,一邊倒水給我們喝一邊跟我們閑聊著。我打量著這個小女孩,一個身高1.5左右,身穿有點泛黃的白色短袖、皮膚黝黑、有些消瘦。盛村長微笑著彎腰輕聲地同小女孩交談,問她今年多大了,上幾年級了。小女孩低頭小聲回答著:“我今年已經15歲了,上八年級。”問她學習成績如何時,她突然抬頭笑了笑,點了點頭,回答還不錯,雖然依舊聲音很小,但這次我們聽明白了。離開前,崔旭對小女孩說:“小時候我的家裏也很窮。貧窮並不可怕,隻要好好學習就可以改變這一切,改變自己的命運。你看旁邊的這些叔叔、阿姨都是通過自己努力學習改變自己命運的。小姑娘你也要加油昂!”小女孩微笑著點了點頭。直到下午回到村委會後,我的心情仍然不能釋懷,腦海中一直浮現那個穿著黃色衣服的小姑娘。
時間過的很快,這次與村幹部們第一次入戶使我感觸頗深。量自身實際,裁幫扶之衣。扶貧不僅是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還要讓困難群眾的腰包鼓起來。扶貧工作不是說去開開會,寫寫筆記這麼簡單,也不是走馬觀花。要深入調研,多征求群眾意見及建議,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堅信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這一場覆蓋全國的脫貧攻堅戰目標一定能實現。(馮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