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正遠航 ---學習“北移”先鋒王建文先進事跡有感
乘風破浪正遠航---學習“北移”先鋒王建文先進事跡有感
7月30日上午,“學習強國”陝西學習平台上一篇題為《一個北移人的初心和使命——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建文》的文章被大家紛紛轉載、點讚和熱議。文中的主人公,就是我們熟知的敬業愛崗的標兵,無私奉獻的典範——陝煤集團最美員工檸條塔礦業公司總工程師王建文同誌。
當大家看到王建文的事跡登上“學習強國”平台後,激動之情難以言表,這不僅是對王建文同誌的褒獎和肯定,更是對公司全體職工的鼓勵和鞭策。之後,在全礦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向王建文同誌先進事跡學習的熱潮。
文中提到,在集團公司“穩定渭北、壯大彬黃、做強陝北”的戰略目標引領下,廣大幹部職工遠離家鄉親人、一路北上,戰嚴寒、鬥酷暑,來到陝北高原,在這片神秘而神奇的黃土地上,親曆了建礦初期的各種艱難困苦,伴隨檸條塔公司走過了十多年風風雨雨的幸酸曆程。王建文就是這批“北移”隊伍中的一員。
十多年間從一無所有的漫天黃沙建設到如今“一秒一噸煤”現代化礦井、從傳統的“121”采煤工藝到“110—N00工法”,王建文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一名陝煤北移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90後,我沒能完整的經曆這10多年間的變化,為了能夠回顧那段幸酸的歲月,我重溫了《在路上——檸條塔礦業公司建礦十年畫冊》,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中,我看到了荒漠中的一號副斜井、落煤塔的雛形、還有在建的聯建樓,以及一排排簡陋的彩鋼房......也在老師傅們的口中得知當年不但環境條件艱苦,而且工資隻有幾百塊錢。我不禁感概,如今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
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正享受著以王建文同誌為代表的老一輩“北移人”用勤勞和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大家可以乘坐防爆車,進入平坦寬闊、燈火通明的井巷;走進工作麵,現代化采煤設備平穩運行,滾滾煤流奔湧而出;升井後,雖然身體有些疲憊,但走進寬敞明亮的員工食堂,有可口的飯菜,飯後可以漫步在礦區的休閑廣場或前往文體中心強身健體;四平台以及32層員工住宿樓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檸司人感受到“家”的溫暖。這一切無不在向外界宣示著它的繁華。2012年和我一同來到檸條塔工作的十多個毛頭小夥子,轉瞬間已是成家立業,有車有房、腰包鼓鼓不差錢。
曾經網上有人調侃到:“遠看煤礦像天堂,近看煤礦像銀行。走近煤礦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如今的檸條塔礦業公司已是聲名在外、戰果累累,煤炭年產量達到1800萬噸,“110-N00”被譽為世界第三次采煤技術革命,原煤工效、全員工效和回采工效全國領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有誰還敢大放厥詞說他想丟掉“飯碗”回家“放牛羊?”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我們的檸司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是總書記對當代青年的新要求。外人都說煤礦苦,而作為檸司人我們要以此為榮,年輕的我們不能因為眼前的艱苦,就放棄明天的美好。相反,我們要緊跟前輩的腳步,一如既往地繼承並發揚“北移”先輩們的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爭創一流的敬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團結進取的協作精神,懷揣感恩的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青春。攥緊“北移”接力棒,爭做檸司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