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月餅最難忘
不知不覺又是一年中秋到,在這月圓人圓家家圓的美好時刻,讓我最為難忘的就是故鄉的月餅了,一塊小小的月餅竟然能夠讓我牽腸掛肚,久久不能忘懷。
許多古人在中秋節時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吃月餅也就成為中秋節的一大習俗。 隨著中秋的臨近,月餅無形之中也就成了大家的首選之物,成了各大超市櫃台的主力軍。在物質極其豐富的如今,似乎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喜歡吃月餅了,月餅受到了冷落。每當看到此情此景,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回憶起童年時家鄉的中秋,家鄉的月餅。
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節,早在幾天前就買回了月餅,母親再做一頓豐盛的飯菜,這就算過中秋了。在我們鄉下農村,中秋節是一個以賞月、慶豐收為中心的傳統民俗節日。我記得小時候家鄉的月餅都是純手工做的,包裝用的是一張印有嫦娥圖案的油紙,月餅的表麵粗糙,甚至有些發糊,但吃起來卻是原汁原味的,且皮質酥鬆,那個時候月餅隻有冰糖、豆沙、桂花等幾種傳統口味,沒有現在這麼種類繁多,琳琅滿目。傳統手工做月餅,使用的是“餅模”,多為有耐性的桃梨木製成,圖案多種多樣。把揉好的麵團取出一坨搓成球狀,再捏成窩狀,放入餡料後收口,置於餅模內倒過來在案板上一壓,餅模在案板上磕一下,成型的月餅就掉出來了,然後往餅上刷些食用油,最後是放入長方體的薄鐵盤裏,端進烤箱裏烤熟。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當天夜裏,我們小孩子在故鄉秋色如韻皎潔月光下,一邊玩捉迷藏,一邊吃著從家裏帶來的月餅,那月餅的香氣直滲入我們的口鼻,讓吃不到的饞得口水直流。在吃之前,小夥伴們都要對各家的月餅評頭論足一番,哪家的月餅餡兒放多了,哪家的月餅香油刷少了,哪個家月餅火候不足不鬆酥等。而後,大家狼吞虎咽吃了起來,一會兒把大家就把自家帶來的月餅吃了個精光。
如今,我的故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條件有了巨大的改善,人們早已不再做月餅了,大家隻要想吃月餅,超市裏的月餅的品種花樣繁多,讓人數不勝數,從產地看,有蘇式、廣式、寧式、京式、澳式等。從月餅的材料看,蛋黃、豆沙、棗泥、火腿、五仁、水果等應有盡有。從包裝和名稱看就更難以窮盡且富有詩情畫意:唐皇燕月、七星伴月、五仁羅漢月、銀河映秋月、丹桂飄香、花好月圓等真是美不勝收。有的月餅盒設計得精美絕倫,美不勝收,讓人欲罷不能。
說句實話,我現在在城裏吃過不少的月餅,有火腿的,有豆沙的,有水果的,有白糖的;有精裝的,有散裝的;有昂貴的,有便宜的。但總覺得沒有以前母親的製作的月餅好吃,總覺得味道怪怪的,裏麵似乎缺少了點兒什麼。如今,我總會憶起兒時中秋節的晚上,當圓圓的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小夥伴們在一起吃月餅、賞月的情景,那時月餅又香又甜又筋道,真比如今街上賣的好吃多了。
離家外出參加工作三十餘年,平常很少回家,中秋節一般都是在礦上過,雖然有同事和老鄉在一起,但還是經不住思鄉之情,思緒就會不由自主把我帶回到兒時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與快樂。中秋之夜,我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花香,想起那其樂融融的滋味,難以忘卻。
離開家鄉已經三十多年了,飲食和口味雖然在悄悄的變化著,但老家中秋月餅的醇香,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味道。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自己在家製作月餅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單是做月餅的過程也是充滿樂趣的。
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好。在中秋節來臨之際,我對故鄉的月餅更加思念與懷想,那種清香與酥脆時常縈繞在我的心頭和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