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衣食住行,看祖國七十年發展
談衣食住行,看祖國七十年發展
五千年華夏文明,七十年風雨兼程。2019年,我們迎來了中華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從1949年到2019年,是翻天覆地的70年,是感動天地的70年,是中華大地舊貌換新顏70年。70年的披荊斬棘,70年的春華秋實,70年的變化與發展,值得我們慢慢去回憶,品味。
變化之“衣”。在爺爺奶奶,父母那一代,人們的衣服、棉布等都要憑票供應,衣服都是黑白顏色,衣服的款式都很單一樸實,小的時候,也總是聽奶奶他們在我們耳邊經常說到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時的他們,也隻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可以添置一件新衣服,而那時講究的主流風氣就是艱苦樸素。而到了如今,人們不再滿足簡單的款式和花色,各種款式、各種麵料、成人裝、兒童裝、運動裝等等,五彩繽紛,眼花繚亂,在注重質量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服裝有了一些個性化的要求,有了各種各樣的搭配風格,參加不同的場合,還會有有不同的服裝風格。
變化之“食”。在中國有一句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基本保障,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也慢慢地要求越來越高。從爺爺奶奶那一輩開始的吃不飽,買糧要糧票、買肉要肉票、買油要油票的憑票供應的年代,到我們這一代人飲食上的追求開始由“吃的飽”轉變為“吃的好”,人們對食品的問題關注開始不再是吃飽,而更多的注重的是對種類、品種與營養的追求。人們開始講究多吃水果蔬菜,各種營養餐點。而之前由於糧食短缺而用來充饑的野菜粗糧也開始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變化之“住”。上一代人們講究的住宅是隻要能夠遮風避雨,就滿足了人們的居住條件,土坯房、小平房,一鋪火炕,炕上鋪著幾床被褥,幾代人擠在一個房間裏,一直發展到現在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提高,開始有了臥室、客廳、衛生間的劃分,人們在居住上的選擇也越來越高,開始有了高層住宅區、複式樓、花園小區、甚至還有了單門獨院的別墅。人們在追求房屋寬敞的同時,追求更高的是美觀舒適。
變化之“行”。以前的交通道路條件很差,大多都是土路,大家出門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靠“11路”,後來慢慢地就有了自行車、摩托車、公共汽車的出現,隨著公共汽車的普及,車型發展也越來越高,人們講究的是車輛乘坐的舒適度、車型的豪華度,進而一直發展到現在的家家戶戶的私家小車,出門招收就停的出租車,共享小汽車、共享單車的出現,平整的柏油大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地鐵、飛機場的建成,這正是一個現代化的交通體係走向了我們。
看到祖國的宏觀發展,作為一名90後,我體會不到爺爺奶奶那一輩人,餓肚子、吃野菜的生活、也體會不到爺爺奶奶那一輩人經常掛在嘴邊的 “點燈不用油,耕田不用牛,樓上樓下點燈電話”的理想社會。在我眼裏,我看到的是祖國的蓬勃發展,看到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看到的是從原先“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發展到現在的“豐衣足食”,看的是人們用智慧的雙手去創造的美好生活。麵對人民共和國走過的70年風雨曆程,麵對祖國今日的繁榮昌盛、欣欣向榮、和諧富裕,作為華夏兒女,怎麼能不讓人感慨萬千呢?
想到此,我想說:“作為時代的我們,生活在這幸福和平的年代,而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前輩努力的結果,作為年輕人,我們更應該勇於擔當新時代的使命,努力工作。我堅信,中國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蒲白西固煤業: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