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礦60周年征文:誰不誇俺煤礦好
我小的時候,俺煤礦給我的印象是:圓頂的房、小而低潮濕、平房矮、而暗每間12平方,六口人住在24平方算好一些,孩子們大了,在房前、房後自建土培房隨著條件的改善逐漸改成磚房,礦上的孩子大冬天單穿著棉衣,大一點孩子領著小一點的孩子瘋玩,吃得是高粱米,紅薯麵、紅薯幹,吃要糧票,穿衣要布票,什麼都是定量,貧窮、落後,街道與馬路凹凸、狹窄、高低不平。道路稱馬路隻是狹窄隻容下運輸生活指標煤馬車或排子車通過,晴天是塵土、紙屑飛揚,雨天是滿地泥濘。父輩們下井穿著露著棉絮的破棉襖,破的露著胳膊、背、和腿的工作服,升井後滿臉煤麵,隻有眼和牙是白的,其於都是黑的。儍、大、黑、粗成了煤礦工人當時的“雅號”,到了晚上更是漆黑和冷清。。。。。。
如今的俺大社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過去了花甲之年時光,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大社礦變了,再也不是那個髒、亂、差的煤礦了。近年來,隨著企業的發展,俺礦職工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職工生活幸福感和歸屬感得到提高。最直接表現就是職工的衣、食、住、行的變化。
就拿著衣食住行來說
“衣”是生活品味的象征。建礦初期,職工由於條件有限無暇顧及穿著和形象。當時的勞模表彰會,好幾位同誌都穿著打補丁的衣服照像留念。隨著企業的改革發展,俺礦一年一變樣。現如今開會打領帶、穿正裝,別提多精神。
職工的井下工作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當初的穿暖變成了穿好、穿的舒適合體,勞保用品也不斷更新安全性和實用性不斷增加。同時,職工的日常穿著也越來越新潮,誰能在當代俺礦人的身上看到“煤黑子”的窘態?
“食”是生活的必須品。以前受條件所困吃飽穿暖就非常滿足了,天天去職工食堂一直都是那一代礦工的夢想。現如今咱的職工食堂,那可真是“私人訂製”。每天24小時不間斷餐食供應,為的就是叫咱礦工兄弟隨時就餐。早起喝碗豆漿、吃碗小米糊糊、嚼上美味可口的小菜;中午綠豆湯、雞蛋湯隨便喝;晚上累了還能在咱俺礦的深夜食堂,拿起手機連上免費的wifi,職工書屋每天更新的圖書看不停。 以前職工為了吃上蔬菜每年都會采購大白菜。現如我礦菜市場進行了合理改造,市場上的四季蔬菜、瓜果想吃什麼有什麼。礦工兄弟們再也不必為吃什麼而發愁,怎樣吃才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
“住”是生活的港灣。當年建礦創業的老前輩們住的都是平房,現如今,棚戶區的改造讓越來越多的職工受益。它搬遷速度之快,工程進展之快,創出了棚戶區改造“大社礦速度和模式”,在煤炭企業棚戶區改造中樹立了典範。同時礦黨政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用於社區環境提升,新建了休閑娛樂廣場,改造了煤氣管路,更換了廠區和工人村的供暖設施,為的就是讓職工擁有一個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行”是生活樂趣風向標。職工手裏有錢了買車、買房就是家常便飯,但是擁有私家車的職工越多,礦內停車問題就越嚴重,廠子裏麵沒有地兒,停外麵不安全,還影響廠容廠貌。要不然說俺礦黨政魄力就是大,為了職工,拆!這拆掉的不僅是雜亂的廠房,還有隔閡,這建立的不單是愛車的“家”,還有情感!路暢了,心順了,企業一番祥和的景象。
就拿我礦道路來說吧,我聽爸爸講,十幾年前,這裏是一條汙水橫流的臭水河,河沿上有許多垃圾,人們每次經過這裏都要捂著鼻子。小土路也坑坑窪窪的,遇到下雨天滿地泥濘,特別難走。那時道路沒有花草樹木,顯得光禿禿的,一片淒涼的景象。果斷做出自建道路的決定,經過幾年的努力,今天宅區道路七一路徹底變了樣:鮮花、綠草,垂柳、幽徑,小橋、遊人,成了名副其實的煤礦公園。到了夜晚,公園小河兩旁、樹木上麵等不同層次、色彩絢麗的燈光一齊閃亮,煤礦公園成了職工一道五彩斑斕、璀璨奪目的靚麗風景線。在這裏休閑、遊玩,我們怎麼不感到愜意、舒心呢?
俺礦交通更是四通八達,如平安大道、七一路、凱旋路、通往礦上路寬闊筆直。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氣魄雄偉,一片片住宅小區住宅和職工公寓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在小區、職工公寓的綠地、在路旁,各類健身器材隨處可見。孩子在此嬉戲玩耍,享受著童年的樂趣。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比如“煤礦是我家,安全靠大家”“創建‘兩堂一舍’,人人有責”,這些口號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在廠區裏,道路整潔,花團錦簇;在廣場上,綠草如茵,清新自然,人們陶醉在其間。
俺煤礦的變化,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它現在實在是太美了。相信在追逐建企百年之夢不久的將來,俺礦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