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質量我負責 山東能源重裝集團魯南裝備官橋分公司巧用承包製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8月21日下午,山東能源重裝集團魯南裝備官橋分公司正在忙於伊犁一礦DT II(A)160/300/560型皮帶機的生產。金工車間質量承包人賈玉國接到了綜合車間的委托加工訂單,對6個皮帶機滾筒進行內直口加工。當賈玉國測量出滾筒內徑尺寸少了2mm,他直接在檢驗單上寫下了“拒收”。直到接到技術人員送來變更參數的新圖紙,核對無誤後,賈玉國才在訂單上簽字“確認”。
在官橋分公司,和賈玉國一樣的質量承包人共有5名,換句話說,自己車間的產品一旦出現問題,他們就要承擔全部的責任和損失。
這還要從官橋分公司今年推行的一係列管理變革說起。圍繞皮帶機專業化生產的戰略核心,官橋分公司調整生產布局,劃分出機頭機尾、中間結構、滾筒、托輥、機加工5個生產車間,並全麵推行委托生產、承包製等管理模式,讓車間、班組、個人都學會自主經營,激發活力提高效益。
官橋分公司負責人俞廷龍解釋:“放權不是放任不管,相反,我們除了在經營考核更加精準外,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會更高、更嚴。”俞廷龍介紹,此次和內部經營市場化考核方案一起製定的,還有愈加細致、嚴格的皮帶機質量管理辦法和工藝標準體係。這是為了讓職工在關注效益的同時,還要牢牢守住質量這個發展底線。
“7項重點工序和零部件設置了85個質量控製要點”“組對成型公差要求1mm,超出一般行業標準”……完善後的質量標準幾近苛刻,讓職工咂舌的同時,還讓質檢隊伍壓力劇增。為此,分公司決定在各車間選拔質量承包人,全權負責本車間產品的轉出檢驗和其他車間的產品轉入檢驗,管理車間內部產品的“三檢製”執行、產品工序周轉的質量控製,來強化生產過程的質量監督。
“剛開始我天天都提心吊膽的,生怕漏掉一個瑕疵。”賈玉國說,上任不到1個月,他就查處了16項質量問題,2名職工受到了處罰。
“車間的產品由我負責,職工的加工質量就要個人負責。”賈玉國借鑒分公司經營承包的模式,將質量管理承包到崗位、到個人,在安排生產前、完成工作後,職工都要簽訂《質量保證單》《自檢合格單》,確保每個人都能履行職責、嚴格自檢。這就有效減輕了專職質檢人員的負擔,形成了全員擔責、齊抓共管的質量管理機製。賈玉國說,經過多重關卡檢驗下的產品,讓他心裏踏實多了,查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少。
“質量管控是質檢員的職責,更是每名職工的責任,推行質量承包製,就是要讓職工學會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官橋分公司安質科科長邵長新介紹,目前,分公司正將三級檢驗的重心由第三級的專檢逐步向一、二級的自檢、互檢轉移,將成品檢查向源頭控製過度,讓每名職工都成為“質檢員”、“質量管控點”。同時,分公司加大了下道工序在過程檢驗中的份量,設置質檢員、質量負責人“一票否決權”,來杜絕任何不合格品流入生產過程。
“沒有金剛站不敢攬瓷器活兒。”在邵長新看來,此次變革最讓他高興的是職工質量意識的提升。他作了個比喻,就像在市場上買東西一樣,實行承包製質量管理後,每個人都是承包者、都是市場主體。同等產品之下的競爭,質量好壞成了交易的關鍵。這倒逼著生產者在生產前要預估各環節、各要素,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手藝、加工能力有把握。否則產品不合格,不光材料、工時、勞務等費用都要自己買單,還砸了自己的招牌”。邵長新告訴記者,有了經濟壓力,許多技藝精湛的電焊工、車工“供不應求”,而一些技術能力相對薄弱的職工則主動申請轉崗或拜師學藝,隻為提高自己的技藝,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負責。
過去談起質量,大家認為是公司的事兒、是質檢員的責任;而現在,質量已經成為了官橋分公司全體幹部職工共同的追求。“質量第一”“人人都是質檢員、都是監督者”這些理念不單是掛在牆上,更刻在了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