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中秋
今又中秋
去年中秋時,月上柳梢頭,今年中秋時,把酒邀親朋!又是一年中秋節,一輪明月當空掛,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裏光。月明人望盡,秋思落誰家?
我常常想起來那句“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起因是有次我問母親中秋為什麼要賞月,母親一邊忙活一邊告訴我說因為十五的月亮最大最圓,我急忙跑到窗邊看著,樓宇掩蓋之間卻不見月亮的影子,唯有夜空似乎比以往更加光亮。常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浩瀚天際中我尋著這明眸,仿佛看到玉兔在搗藥,吳剛在伐桂,嫦娥的影子在婆娑月影間一閃而過......這些典故為中秋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盡管那時我理解不了中秋團圓的意義,但是仍然盼著這一天的到來,盼望著許久不見的親戚朋友熱鬧地圍坐在一起,共同分享這一天的喜悅。每當一桌好菜端上桌,我都會想起《紅樓夢》裏提到的大觀園的中秋節,無論是嘉蔭堂月台上燒著的香燭還是誘人的瓜餅和各色果品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一直傻傻地等著“拜月”這一環節的到來,卻每次都等不到開飯就循著燉羊肉的香氣就跑到餐桌旁。
後來我成人,漸漸明白了中秋的意義,卻也沒了兒時窗邊觀月的興致,隻是偶爾想起來便抬頭望一眼;我不再每次都挑出五仁月餅裏的紅綠絲,而是整個咬下品嚐著小時候不喜歡的滋味;也沒再幻想過嫦娥和玉兔的故事,卻依舊盼望著一家人的團圓,懷念著那一鍋燉羊肉的滋味,似乎每當同家人坐在一起的時候,飯菜總是格外地香。
第一次不能回家過中秋的時候,我打電話跟母親說起單位的安排,得知我不能回家時她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笑嗬嗬地叮囑我照顧好自己,語畢就轉身投入到親戚們的喧鬧之中。反倒是我手裏拿著電話,心裏有一絲落寞。但轉頭就看到好友換了一套新衣服,笑盈盈地問我好不好看,好友同事之間的聚會和難得的放鬆讓我片刻就忘了剛才的不悅。
我想中秋的意義是奔波之後的團圓,疲憊之後的歇息,也是漂泊許久之後的港灣,這樣看來,紅柳林的中秋更是別有一番意義。我們掐著時間等待著傍晚的聚餐,工作結束回到宿舍片刻歇息,三五好友之間喋喋不休地討論起了接下來的安排,像極了學生時期盤算著假期時光的學生,期待一場假日裏的狂歡。再去想當時的場景倒有些記不清楚,印象深刻是中秋節的餐館爆滿,最後幾人擠在一張小桌旁吃了起來,興致卻並沒因此消褪,反倒是一群人一起吃飯格外有滋味。不知為何,雖說是和同事們在一起,我卻恍惚有種家裏餐桌旁的感覺。中秋的聚餐,和平日的聚餐沒有區別,隻是在節日的氣氛煽動下興致越發高漲,一頓飯比以往吃的時間都要久,彼此分享起了小時候的趣事,而一頓飯吃完卻都不想這個夜晚過早結束,還有更多快樂沒有分享。酒足飯飽後我想,平時朝夕相處、共同奮鬥在紅柳林的我們又何嚐不是一家人呢,中秋佳節,團圓之夜,親友的團圓,亦是家人的團圓。
回去的路上,我忽地想起兒時記憶裏那句古詩,抬頭望向天空,那輪圓月靜靜地懸掛在黑色天幕中,灑下了一地銀光,毫不遮掩地對我微笑,在樹影樓影交錯之中一地月光更顯明亮。今夜月明人望盡,不知秋思落誰家?澄淨的月光下,心裏各種情愫再次迸發。心底的思念湧上心頭,我忽然想再往家裏打個電話,問問母親今年中秋可還好,不知今年的團圓飯是不是還是我最愛的“老五樣”,不知月餅是不是換了新的口味,不知母親此時是不是也在看著這輪月亮。身邊的同事挽著我的手,又愉悅地哼起了剛才唱過的歌,我們的腳步不由地又輕快起來。我同她一起分享著快樂、分享著一年中最美麗的盛景,而遠在家中的母親又怎麼不是呢?不論相隔多遠,我們都望著這一輪明月。
金波先生曾感慨:中秋夜,少年做歡笑的夢,學子做大學的夢,親友做團圓的夢,遊子做回家的夢。年年中秋,今又中秋,與母親剛剛通過電話,將要伴著月桂香氣入眠,情寄明月,明月照我,不知今晚的夢中又將是何等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