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最憶少年時
【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最憶少年時
我第一次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導演真了不起,竟然能找到和我的小學一樣情形的學校。
電影中的水泉小學是一所坐落在空地上的兩間破舊房子,隻有一個年紀大了的高老師和一個初中都未畢業的代課老師。其實我的小學條件也沒好到哪裏去。那時候,我們每天上學都要自己從家裏帶一個凳子。你可能會納悶帶個凳子做什麼呢?因為我們那時候上課,常常是以天為蓋、以地為席,凳子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桌子。每次上課,你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凳子,而石頭就是我們的椅子,運氣好的同學能撿個平整點兒的石塊兒那就是最幸福的了;也有的同學索性席地而坐,可是每次衣服上都會染上各種各樣的顏色。至於我們上課的地方,可能是村裏那個廢棄的辦公大院,可能是水庫大壩下麵的小樹林,也可能是很久以前就倒塌的土院子的大樹下麵等。具體在哪兒,要看上課的老師選在哪兒。那時候,我們低年級的同學都沒有自己的上課老師,每天隻能跟在高年級的同學後麵,至於老師每天講什麼,我們肯定是聽不懂的。有一次期終考試,高年級的同學每人都拿到了一張卷子,而我們則是每個人一張小白紙,具體要寫什麼,沒有人知道。不知誰說了一句就寫123456······吧,於是我們就寫了滿滿一張123456······算是交卷子了。
後來,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教學樓,那是南北兩所相對而立的平房,南邊兒的是兩個大教室和一個小辦公室,北邊兒的是三個教室。教室肯定是不夠用的。我到現在都記得我們一個教室坐三個班級的情形,右邊兒是半年級的,左邊兒是二年級的,一年級的我們坐中間。每次老師先給一個班的學生上課,另兩個班的學生就在一邊兒寫作業。不過我們那時候的老師也真是少,全校隻有一個正式老師,因此他在村裏的地位是頗高的。每年,鎮上也會分一個老師來給我們當校長,為了留住校長,全村家家戶戶輪著每天給校長做飯,雞蛋、肉、白麵、好酒等都是招待校長必不可少的好東西,有的家裏或許一年就吃一次這樣的好飯,可是,還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留下來。我們的老師很可能是某個初中或者高中畢業的學生,也可能是某個識字兒的先生,要是能碰到個師範學校的實習生,那就最好了。
也是在這裏,我們度過了我們最為豐富的小學生活。窗戶沒有玻璃,我們就自己從家裏帶些塑料布、化肥袋、牛皮紙來擋風;照明沒有電燈,我們就自己從家裏帶些煤油和棉線製成煤油燈為自己照亮一方天地;掃地沒有掃帚,我們就會跑到野地裏拔掃帚草來製成打掃的工具;下課沒有玩具,我們就自己買了橡皮筋、縫了沙包、製成毽子打發課間的時間。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美好生活需要靠努力才能得到。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從來不曾停下自己的腳步,外麵的世界有多精彩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等我畢業的時候,我們的學校已經有了自己的玻璃窗戶,北邊的教學樓也升起了二層的樓房。後來,我再次回到這個地方,發現它有了自己的圍牆,有了自己的大門和學校牌子,這是一件多麼可喜的事情啊!
我們偉大的祖國經過70年的櫛風沐雨,各方麵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教育方麵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各項教育改革也落地生根,越來越多專業的老師走上教學的崗位,學生們也可以坐在窗明幾淨的教室享受更加正規的教育,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蒲白建新煤化 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