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征文】:我身邊的幸福變化
初秋九月,碩果飄香,又到了一年的收獲季。站在山峁上,遠遠望著陝北這片金黃色的土地,總能勾起人回憶的思緒······
80年代出生的我,趕上了農村改革的大序幕,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後,砸了大鍋飯的人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我們家裏的光景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才慢慢有了起色。
那段歲月,物質是匱乏的,現在想想多少讓人有些苦澀。我清楚的記的家裏吃的是米窩窩,住的是土窯洞,點的是煤油燈,出行基本靠步行,牛車是家裏最好的勞動力。父母親每天起的很早,淩晨四五點已經做好了早飯。所謂的早飯就是簡單的熬上一鍋稀飯,蒸上幾個土豆和窩窩,土豆剝皮灑點鹽和香油,匆匆就著一吃,就得下地勞動了。還在熟睡的我們,醒來時已不見了父母的蹤影,但灶台上的鐵鍋裏的飯總是冒著熱氣,再見父母時已是日落黃昏。
在黃土地裏刨食,是件極其艱辛的事,與天鬥、與地鬥,卻總也不能認輸。偶爾跟著父母去幾裏外的地方鋤地,還未走到田間地頭,已經沒了精神,加上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炙烤,就隻有樹蔭底歇涼的份。看著父母曬的黝黑,汗滴如雨下,讓人心疼但卻無能為力。
辛勤的勞動,才會有收獲的喜悅。一年裏極盼著過年,因為那意味著有白麵饃吃,有一頓像樣的年夜飯,還有媽媽一針一線納的新鞋穿。那時候總是夢想著,什麼時候能天天像過年一樣就好了·····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後的今天,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高樓林立、霓虹閃爍、車水馬龍,人們在悠閑喝茶間暢談理人生理想。農村,綠水青山、生態養殖、鄉間旅遊,人們走在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天天過上了幸福年。
曾經的懵懂少年在吃穿間鬱鬱發愁,今天的我們在幸福的光環下快樂生活。是什麼讓我油然感慨?我明白那是祖國母親賜予的力量。國家的富強的才是我們幸福的源泉。大河水滿小河溢,小河有水大河滿,我們與祖國早已是一對命運共同體。
雖然家鄉的土窯洞早已廢棄多年,但每次回到老家,總是要去多瞅幾眼,總是能回憶起兒時的點滴,總是要和村裏人感慨現在的好生活,總是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這種情懷,一半是對家鄉無限的眷戀,一半是對祖國深深的依戀。(喬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