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建莊礦業:如此“黑臉行動”,可換得幾分安全與潔淨
前幾日,蒲白建莊礦業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議上,領導安排了這樣一項工作。
“本次外出對標,要重點學習對方在井下防塵方麵的優秀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回礦以後,要針對公司井下防塵管理問題,拿出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一定要讓井下亮起來、現場幹淨起來、空氣清新起來,最大程度的消除井下‘黑臉’,打造清潔安全的井下生產環境。”聽到消除井下“黑臉”時,我突然想到了“黑臉行動”這個詞。
許久之前的某天,在上辦公樓的時候,見到一通風防塵部的同事急急忙忙往樓下走,便隨口打了聲招呼。
“這麼著急幹啥去呀!”
“井口黑臉行動,組織人檢查去。”
“井口黑臉行動是個啥概念呀?”
“就是到井口查黑臉去呀!上次外頭來檢查公司井下防塵工作,就是在井口數人頭,臉太黑的,一人好幾百塊呢。”
“那你們怎麼查啊?也數人頭罰款嗎?”
“給區隊三令五申要做好防塵管理,許多人都不聽,能怎麼辦,罰唄。發現一個‘黑臉’,區隊和個人各罰100塊。行了,我不和你說了,還忙著呢。”
聽到這樣的話,我一陣愕然。不到井下查防塵措施落實,不去查防塵噴霧、防塵網以及其他防塵設備的使用情況,反倒在井口查“黑臉”,這怕是不合理吧。上級單位來檢查,突然搞一次井口查“黑臉”,確實能反映出井下防塵工作效果。可若是在企業內部常態化搞這樣的檢查,又能達到怎麼樣的效果呢?職工升井之前就著工作麵的水先洗一把臉,誰能知道防塵工作做好了沒有。
後來某次下井的時候,果然就發現一些職工升井前洗臉的情況。據聽說有一些區隊甚至專門為職工買洗臉盆,特意放在職工工作的場所,並嚴令職工,升井前必須要先把臉洗幹淨。公司井下水有一定腐蝕性,和井下職工交談時,一些人反映,洗過臉後常會感覺臉發癢。這樣看來,井口“黑臉行動”的效果顯而易見,升井職工倒是個個一臉幹淨,可在作業場所,煤塵治理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安全隱患依然存在,職工還在呼吸著汙濁的空氣,而洗臉帶來的腐蝕又增加了一些“意外之喜”。
10月15日,國家煤監局局長黃玉治在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推進部署視頻會上強調,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遠近結合和標本兼治相統一。在煤礦井下防塵工作中,隻看井口職工臉黑不黑顯然是達不到防塵目標、解決不了安全問題的,隻是片麵的在井口開展“黑臉行動”也是治標不治本、難以取得最終效果的。值得慶幸的是,公司通風防塵部及時認識到,如此“黑臉行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本欲全麵鋪開的一場活動在短短幾日便被及時遏止了。
前幾日,升井候車時碰到采煤隊工人,發現他們的臉較之以前沒有那麼黑了,便問道:“升井之前洗臉了?‘黑臉行動’不是早都不開展了嘛”。
工人嗬嗬笑道:“這是黑臉行動的‘後遺症’,雖是再不需要升井前洗臉了,可工作麵的防塵設備卻被全麵維護了一遍,該修的修,該換得換,還是起到了不少效果。說心裏話,‘黑臉行動’其實沒有錯,隻是實施方法出現了問題”。
聽一名普通職工說出這樣的話來,我心理還是蠻觸動的。是啊,不論在井下看現場,還是在井口查“黑臉”,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隻是在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方法欠妥,或者說隻是一些“補漏”的措施沒有做到位。
而在職工提到“黑臉行動”的“後遺症”時,我突然在想,領導提到的外出對標學習防塵管理經驗是不是也算“黑臉行動”的“後遺症”。讓井下亮起來、現場幹淨起來、空氣清新起來,那樣的場景還確實是蠻讓人期待的。
蒲白建莊礦業:杜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