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想鄉戲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拍抖音、作直播、玩微信成為時尚和主流,喜歡聽唱戲看戲的人是越來越少,但有些上了歲數的老年人還是對看戲情有獨鍾,十分癡迷,不僅自己喜歡聽戲,而且時不時還會唱上一段,哼上幾句。年近半百的我對戲雖然不太懂,也很偏愛,尤其是家鄉的戲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記得小時候,在文化貧乏的農村鄉下,許多人就特別喜歡愛看戲,我覺得看戲對故鄉人來說就是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所以隻要聽說哪個村上有戲,我就顧不上吃飯,呼朋引伴夜行十多裏路也要去看戲。其實,戲也不是經常有。每逢農村過會或是誰家辦紅白喜事才會請戲班來演戲。每逢有戲,鄉親們就像過年過節似的高興歡喜。村子裏處處洋溢著歡快喜慶的氣氛,人們早早地離開了永遠也忙不完的莊稼地,三三兩兩搬著板凳往戲場旋踵而至,整個場麵人山人海,很是熱鬧、喜慶、祥和。
在戲場上,那些有經營頭腦的小商小販們自然也不甘寂寞,更不會放過任何掙錢的機會,早早就占領了有利的地勢,星羅棋布地在戲場周圍擺上令小孩們眼饞的糖果瓜子之類的小吃,比如豆腐花、小米糖、甘蔗什麼的,簡直是應有盡
有……
“咚咚咚……”“鏘鏘鏘……”台上敲鑼打鼓,一個個濃妝豔抹的演員粉墨登場,演出的戲目很多,演員也很投入賣力。演得形神兼備,動作靈活,引人入勝,不時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聲。一般人看戲,總是喜新厭舊,但他們是喜新也不厭舊。耳熟能詳的劇目,從他們的青年時代唱到他們的中年時代,又從中年時代唱到老年時代,有些片段已經和青春一起,深深烙進他們的記憶裏去了。
其實,戲曲是直接和觀眾交流的藝術,大人們從容地評說著誰誰唱得好,戲唱得地道不地道,討論著戲裏的故事情節,分享著戲裏的喜怒哀樂。而我們小孩子總是不正經看戲,手裏、口袋裏裝著零食,邊吃邊玩,在戲台裏跑來跑去。有時鑽到戲台底下,吃演員舞動時腳步揚起的灰塵,或者轉到後台去看演員卸妝上妝,直到把神秘的演員看得不神秘了才心滿意足。大姑娘小夥子看戲明顯就是心猿意馬了,或者東張西望,或者三五成群,進進出出。其實在留意自己喜歡的那個他或她來了沒有,是不是也在看自己——當然,這一切要不著痕跡,讓人識破心事就太丟麵子了。
在故鄉看戲時往往是:戲台上有戲唱,台下也有戲演。男人們點上一根煙,眯著眼,吞雲吐霧地往一些他們熟悉與不熟悉的妹子與大小媳婦聚集的人堆裏噴!待女人們發覺,他們就假裝正兒八經地拉家常、談農事、莊稼、收成什麼的,
裝得很無辜的樣子,叫你生氣不得,然後與你嘻嘻哈哈樂上一陣。婦女們也喜歡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嘰嘰咕咕地相互調侃,說個沒完,七嘴八舌,互不饒人。嘴裏邊說邊吃著自炒的花生、瓜子,就這麼說說東家長,談談西家短,論一陣,歎一陣。這時與其說她們是在看戲,倒不如說她們是來湊熱鬧。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茶,是最值得回味,最值得思索,也最值得期待。戲不僅是民族音樂,不僅是中國特色和地方文化的歌唱,它還是世事的濃縮和搬演,更是民間智慧和道德的演繹,故鄉有一千多年的文化沉澱,有古樸民風的千年吟唱,更有辛勤勞動的父老鄉親。
時至今日,雖然戲已經不被人們所喜歡,所看好,但在我的家鄉每逢過會都會有戲而唱,戲像磁鐵石一樣緊緊吸引著父老鄉親的心,讓人們在戲中享受到人生的快樂,體會到生活的甜蜜。
鄉戲難忘,難忘鄉戲。鄉戲已經在我心中成為一道最美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