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電影
昨晚陪著妻子去轉圈鍛煉身體,發現有個小區門口正在放映著電影,而且有不少老年人聚集在熒幕前聚精會神觀看著,這使我不由自主回想起故鄉的電影來。
記得在我童年的時候,每逢隆冬農閑時節,隻要一進入臘月,村裏的喜事便就會自然而然多起來,沒人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立下的這個不成文的規矩:無論村上哪家娶媳婦生孩子,不管家中經濟多困難,都會自覺的拿出一些錢來,演上一場電影請鄉親們來看以示慶賀。由於我們的村小、人少,全村不到四百口人,喜事一大冬天也就隻有那麼兩、三家,但每家的喜事都會操辦的相當隆重喜慶。
每逢到村裏上演電影時,不論天氣多麼惡劣,哪怕是下著雨,刮著風,飄著雪花,大家看電影的興趣絲毫不減,最高興的就要數我們這些頑皮搗蛋的小孩子了。下午天還不落黑,我們就會成群結隊聚集在當街,看大人們刨大坑,豎竿子,扯影幕。我們來來回回地抱銀幕,找桌子,拿繩子,幫著大人們忙活幹活,忙得有時候連晚飯也不顧上吃,盡管大家忙的不宜樂乎,但我們的心裏卻充滿著喜悅和期盼,希望過一個幸福、開心的夜晚。
在放映場上,大都是天不黑就會有不少人家搬著椅子占好地方,
穿著厚厚的棉衣等待著電影的開演。有時外村的人也會三三兩兩的跑十多裏地遠趕來湊熱鬧,由於放映場人多地方小,放映機的正麵往往是人擠的水泄不通,甚至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有的人隻好站在一邊角落裏或銀幕後裏看。電影場外不時有小商販們提著燈籠,擔著貨擔,嘴裏叫喊著,尋找著生意;有些男人們圍在一起點著旱煙,議論著國事、農事、家事;婦女們懷抱著小孩子,拉呱著東家長來西家短;我們這些小孩子則會買上一些瓜子、糖,邊吃邊竄,嘻笑著打鬧著追逐著,等待著電影的開演。
其實,農村人看電影並不像城裏人那樣挑來挑去挑選著好片子看,每次村上不管演孬、好片都會有人看,即使看不懂故事情節,誰也不願意輕易離去,他們有的隻是為了湊個熱鬧,烘托個氣氛,往往是至到電影演完大家才戀戀不舍的離開場地情不自願的向家走去。後來,我發現村裏就連老人過生日、婦女生孩子,有時就連辦個喪事,老牛下個牛仔也會高興的演起電影來。隨著村裏電影演的次數越來越多了,人們看電影不再像從前那樣熱心,那樣有勁頭。
前些年,我和妻子回到老家探親,我晚上無事出來走在空落落的當街上,四周漆黑一片,我忽然覺得家鄉好像似乎缺少點什麼,沒有了以前大家在一起看電影時的氣氛和熱鬧。據鄉親們講,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鄉親們都有了一技之長,他們不是忙於辦磚廠、跑運輸、就是結伴出外打工、靠學到的技術知識養蘑菇,發家致了富,大家不僅花錢蓋起了平房、樓房,而且家家幾乎都有了電視機、VCD,有的還買了汽車、電腦,可以說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難怪鄉親們高興的這樣對我說:“咱村人不算富,三萬五萬剛起步,十萬八萬中等戶,百八十萬才算富”,就我們的小村裏百萬戶就有好幾家,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可喜變化,鄉親們怎能不感激黨的富民好政策呢?
對於這樣明顯可喜的變化,我作為整日漂流在外的遊子,怎能會說不好呢?然而,當我獨自走在漆黑空曠的當街時,心中總會想起小時候,想起那些貧窮歲月裏大家聚在一起歡樂和睦,幸福共處的喜人場麵。真想再回到故鄉看上一場“故鄉的電影”,重溫一下昔日難忘的流金歲月。
故鄉的電影,我會永遠懷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