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核心驅動力 助推高質量發展——西山煤電科技創新掠影
2018年,西山煤電技術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19年,該中心對標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要求,大力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協同創新,為兩級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三個項目填補空白
切頂卸壓沿空留巷無煤柱開采技術,也稱110工法,已在集團公司全麵鋪開,該技術強化了初采期間頂板控製,減少了工作麵收尾期間對采區、大巷的動壓影響,節省了用於巷道維護治理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勞動效率。杜兒坪礦生產科科長白傑說:“通過應用110工法,我礦62711工作麵,多回采煤炭資源11萬噸,增效3000餘萬元。”官地礦總工程師張士鈺說:“以前兩個工作麵之間都要設計一個煤柱,應用110工法後,無形之中省下一個25到30米的煤柱,我們12605工作麵省下800多米煤柱,多采7萬噸煤,對於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加大資源回收率,非常有意義。”屯蘭礦僅無煤柱開采一項,就多回收8號煤60.6萬噸,按市場價估算,增加回收資源約4.5億元。
今年4月,東曲礦矸石井下開采充填項目獲得批複,立項後項目投資概算2.2個億,該項目不僅是兩級集團公司的重點工程,在山西省也是首例。東曲礦礦長劉海東說:“傳統的矸石排放,工序複雜,占用土地多,治理難度大,矸石都有發熱量,裏麵還混著沒有處理幹淨的煤,會自燃,需要煤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現在通過矸石返井充填,井下處理,能減輕治理過程中的揚塵汙染,還能消除地質災害,符合‘來自井下,還原井下’的環保理念。”
集團公司大力推進智能化工作麵建設,目前屯蘭礦22301和馬蘭礦18509兩個智能化工作麵已經通過驗收。其中屯蘭礦22301工作麵成為山西焦煤“高突”礦井中第一個智能化工作麵,實現了一鍵啟停、記憶割煤、自動跟機、視頻監控等功能。從今年9月投用兩個月來,日均產量7000噸,較過去提高40%;每班作業人員由15人減至9人,單工效率提升133%。
產學研用融合發展
多年來,集團公司與中煤科工、中國礦大、太原理工、遼寧工大等40餘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成技術聯盟,形成“企業出題、院校研發、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研發模式;還與國家煤礦瓦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現場會診瓦斯治理問題,使瓦斯超限次數下降,抽采利用水平提升;還與三一重裝、英國辛迪克、美國卡特彼勒等國內外著名企業開展技術交流,促進了資源共享。
集團公司帶著生產中急需解決的難題與高校科研院所進行了50餘次學術交流,開展產學研項目200餘項,解決了企業的擋手難題,研發出多項具有西山特色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其中瓦斯治理、錨杆支護、采掘工藝等方麵多項關鍵技術位居行業前列。
為了解決井下回采工作麵高抽巷、大功率鑽機施工頂板鑽孔瓦斯治理工程施工周期長、投資大、回采麵上隅角瓦斯管理難度大等問題,通過研究試驗地麵L井施工工藝和瓦斯抽采技術,使得國家十三五專項《采動裂隙帶地麵L型鑽孔煤層氣抽采技術研究與示範》在屯蘭礦落地,形成地麵L型井示範工程。
《掘進機超前臨時支護成套裝備研究開發與應用》項目可以實現巷道掘進與錨護的平行作業,提高掘進效率、自動化機械化水平,解決了馬蘭礦掘、支、運不能同步連續作業、設備調動頻繁、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岩巷快速掘進複合式鑿岩鑽車與爆破技術研究及係列鑽進設備的研製》項目正在馬蘭礦落地,將會實現岩巷開拓高效機械化,提高炮眼利用率20%,節約炸藥30%,月進尺達到100米。
創新前景風光無限
2019年集團公司科研計劃項目共計54項,下達科研資金計劃7203.2萬元,截至目前,完成省部級以上成果鑒定3項,省部級項目獲獎數11個;受理、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個,實用新型專利29個。
山西焦煤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茂盛曾說“科技創新是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2019年集團公司正視在技術方麵存在的問題,由技術中心牽頭起草了《西山煤電科技創新改革實施方案》和《關於進一步引深科技成果轉化的方案》。科技板塊改革的構思符合形勢要求,符合焦煤戰略定位,有助於彌補差距,有利於資源集中共享、培養自身科技力量。
發展智能化開采是煤炭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集團公司已經將方向瞄準智能開采,重點推廣礦山智能化、綜采工作麵智能化建設,將5G技術引入智能煤礦建設,開展煤礦機器人領域研究,積極推廣煤炭成產新工藝、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與此同時推廣充填開采、快速掘進、臨時支護、礦井運輸先進設備,以點帶麵,打造出一批示範工程,逐步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