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蘿卜
白蘿卜
------李豔
一入冬,在渭北一帶過去大白菜,紅白蘿卜,土豆,粉條子,這都是必備硬菜。
素有小人參之稱的白蘿卜,別名蘆菔、萊菔,南北方均廣為種植,是很普通的家常菜。“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葑”是大頭菜,“菲”則是我們熟知的白蘿卜。
小時候,每到冬季必去菜地裏挖蘿卜。三分菜地,草木皆凋時,白綠的蘿卜大半截冒出地麵,拔了幾個回家,就著新鮮勁兒吃。最常見的吃法是白菜粉條燉蘿卜。熬上一鍋,出鍋時淋上油辣子,就上蒸饃,蘿卜煮得相當軟爛。趁著辣子的香味,都能多吃一個饅頭。
如果把蘿卜切成小長條,曬在外麵,隻是曬掉了表麵的水分的話,可以浸在壇子裏,做酸蘿卜。每家每戶的壇子風味都不一樣。白醋、冰糖加泡椒的壇子,做出來的是酸甜口的白蘿卜。也有放醬油和生抽的壇子,蘿卜則呈醬色,帶醬香。但家裏長一輩的人更喜歡用醋的壇子,說是用醋養的壇子,養得久,東西好吃。蘿卜不用久浸,十天半個月就可以吃,浸久了,太酸,易爛,不是個味道。
蘿卜條曬得再幹一些就成蘿卜絲了,一般把它們和幹辣椒麵拌在一起,多加些鹽,塞進壇子裏。和浸蘿卜不同,這次塞的是幹壇子。也是半個月的功夫,即可品嚐,偏鹹辣口味,也極好下飯。
會吃蘿卜的人,在蘿卜尚未長出時,就可吃蘿卜葉,是謂“蘿卜菜。”正是缺小菜的時候,清炒之,極感新鮮。而新鮮的蘿卜,皮肉分開,蘿卜肉熬菜,蘿卜皮曬幹入壇。蘿卜皮更為脆爽,比肉更難得,別有一番風味。
長大後多是去買蘿卜了,白胖胖地躺在貨架裏,少了股泥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