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的融合與運用
現在,企業一般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隻是有強弱、優劣之別;企業一般也有製度,也有多少、好壞之分。企業文化和製度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正確認識、把握和妥善處理兩者的關係,是企業管理的基本問題。
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企業各項管理製度是企業進行正常生產經營管理的強有力的保證。企業製度是基於企業體製和企業組織機構之下,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在生產與經營實踐活動中製定的各種強製性規範,它表現為各項規定或條例,包括企業的生產管理製度、計劃管理製度、人力資源管理製度、財務管理製度、黨群工作製度等一切規章製度。企業製度是實現企業目標的強製措施。製度麵前人人平等。企業製度是任何企業員工都不能違反的,企業製度是員工的行為準則,企業要用製度來規範和考察員工的行為,它作為員工行為規範的模式,能使員工個人的言行得以合理的進行,同時也是維護員工利益的一種強製手段。
企業製度是“企業工作的法律”,具有強製性,表現為它與非強製性的精神約束不同,它是一種強製性的約束,是用一種強製性的規範來約束企業和員工的行為,它明確規定了企業和員工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它使企業在複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經濟環境中處於良好的狀態,使員工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能夠協調一致的開展工作,從而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優秀的企業製度必然是科學、完善、實用的管理方式的體現,是與優秀的企業文化相協調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如果沒有製度,在某一段時間內也許能混的下去,甚至在某件事情上還會顯得很有效率。
二、製度是山,文化是水
企業的活力來自於企業的製度管理。製度管理主要是硬性的、外在的調節。忠於企業製度、忠實執行企業製度是每一位員工都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價值理念,是企業文化的最基本的內涵,也是企業製度應具有的文化內涵。企業文化主要是內在的文化自律與軟性的文化引導,企業文化強調的是內在的心理認同,強調人的自主意識和能動性,達到自控與自律。對多數員工來講,由於認同了企業的主流文化,因此,企業文化就變成為非強製性的管理;對於少數未認同企業主流文化的員工來講,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他們也同樣受企業主流文化氛圍、理念、情操、習慣等非正式規則的約束,違背企業主流文化的言行是要受到企業輿論譴責或企業製度懲罰的。
企業製度和企業文化存在著極為密切的內在聯係。卓越的企業總是經常用適應企業目標的企業文化和企業製度去麵對市場、迎接挑戰、捕捉機遇,從而在競爭中獲勝。但兩者的差異性也是很明顯的。其一,他們的表現形態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剛性的,往往以規章、條例、標準、規定、指標、責任製等形式表現出來;後者是無形的、柔性的管理,存在於人的頭腦中,是一種精神狀態,往往通過有形的事情、活動反映出來。當然,兩者是一體兩麵,有形的製度中滲透著文化,無形的文化通過有形的製度載體得以表現。其二,他們對人的調節方式不同。企業製度是一種外在的約束,是硬性的調節;而企業文化是一種內在的約束,強調的是員工的心理認同,外在的約束通過內在的約束起作用。當一個人在思想上覺的自己應該如何去工作的時候,那麼他才能形成內在約束,隻有在這種內在約束起作用的條件下,才能最終保證企業製度的有效實行。其三,適用的範圍不同。製定剛性的製度和規範相對來講是比較容易的,如果缺乏軟性的價值理念的認同和支撐,這些剛性的製度就沒有多大的生命力,甚至會帶來負麵影響。製度隻能告訴我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而隻有文化才能真正告訴我們該怎樣做什麼或該怎樣不做什麼。企業文化是企業實現法治和規範化管理的基礎。其四,演進方式不同,製度的演進一般是“跳躍式”的,企業文化的演進一般是采取“漸進式”的,但兩者同處於一個過程之中。從製度到文化,再建新製度,再倡導新文化,兩者交互提升和發展。企業管理正是在這種交互提升和發展的過程中得以不斷優化,臻於完美。其五,當製度內涵未得到員工的心理認同時,製度隻是管理者的“文化”,當製度內涵已被員工心裏接受並自覺自願遵守時,製度就變成了企業所有人的企業文化。所以,從一定意義上理解,企業製度是“山”,企業文化是“水”。俗話說,山有形而水無形,有山必有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三、製度是企業文化實施的有力保障
企業通過建立、健全企業的領導體製、組織機構、管理製度等,使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規範化、製度化,使員工的行為與企業的行為協調一致,從而保證企業文化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管理工作製度,使各職能部門責、權、利明確,相互協作,使每個員工、每個崗位、每項工作都有章可循,這既能推動和促進企業價值觀的形成、企業精神的發揚、企業宗旨的傳播,又可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製度保障。企業製度建設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所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承諾都要通過管理製度來體現,沒有完善的製度,火起來的市場也不能長久,企業文化建設也不可能有成效。企業製度不僅規範著企業的每一個員工和每一種行為,而且規範著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方麵麵,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保障。
企業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的規範下,通過塑造的方式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製度化,企業製度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化作用的發揮。企業文化必須充分體現在企業製度的框架之中,使人的價值理念充分體現在企業的現實運行過程中。企業文化倡導的價值理念必須通過製度的方式來統帥員工的思想,任何一個員工都必須在思想上接受企業文化,效忠本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作為員工在思想上的製度而存在。通過企業體製創新,使企業更適應未來市場競爭的需要,為企業文化的實施提供保障。企業之間的競爭是管理的競爭,但更是文化的競爭,企業隻有通過企業領導體製、組織結構、製度管理的創新來推動企業文化創新,企業文化建設是讓企業文化與時俱進,讓弱勢文化變強大,讓零散的文化變係統,讓病態的文化變健康,讓一般的文化變優秀,讓優秀的文化變卓越。
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日本曾是後進的國家。日本經濟騰飛的奧秘,就是由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經營準則與道德觀念等構成的以人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在事實上起著巨大的激勵與凝聚作用,從而形成了日本企業獨具特色的真正優勢。美國是一個盛行個人主義,提倡個人奮鬥的國家。這種以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為特征的美國企業文化也深刻地影響著其企業的發展。許多美國企業特別是成功的企業管理的基本宗旨是,尊重個人、使職工成為勝利者。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美企業文化出現了相互融合、互補的現象。融合也好,互補也好,有一個原則是日、美企業都始終堅持的,那就是以人為本,堅持企業製度和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
四、企業文化是製度的有益補充
企業文化最初是作為一種管理哲學被發現的。企業文化是企業製度的基礎,是有效、堅定、卓越地貫徹執行企業製度的思想保證,並對企業製度起反作用。企業文化作為員工的價值理念存在,能夠使員工自覺地主動的執行企業製度。一定的企業製度的建立,又影響人們選擇新的價值觀念,成為新的文化的基礎。構建一個與公司使命相適應的企業製度和企業文化體係,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生產的效益。企業文化作為約束企業和員工的規範性文化,與企業製度管理一道,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
企業文化決定著製度的成本。企業文化的優劣或對主流文化的認同程度決定著製度的成本。當企業倡導的文化優秀且主流文化認同度較高時,企業的製度成本就低;當企業倡導的文化優秀且主流文化認同度較低時,企業的製度成本則高。由於製度是外在的約束,當製度文化未形成時,沒有監督,員工就可能“越軌”或不按照要求去做,其管理成本、生產成本自然就高。而當製度文化形成以後,員工自覺地從事工作,製度成本就大為降低,尤其是當超越製度的文化形成時,製度成本會更低。如果我們隻靠製度管理,沒有文化配合,員工必然會越來越自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當製度越來越多的時候,永遠也走不回來。因此,在製度建立的同時,一定要進行企業文化建設。
文化是製度的補充。由於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革、變化的時代,我們的製度再周全也不可能顧及到方方麵麵,隻有文化時時處處都能對員工的行為起約束作用,製度永遠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由於員工接受教育和閱曆等不同,產生了價值取向的差異性,對公司目標認同的差異性。要想使員工與公司之間達成協調一致,光靠製度管理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員工沒有一點信念,如果員工在自我和企業之間沒有找到平衡點,自我意識太強,以追求自我利益為中心的話,在員工自身利益與企業衝突不明顯時,員工會把自己的行為調整到最好的地方;但是反過來,如果企業利益和員工個人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他就將毫不猶豫地選擇保護自己的利益,製度成為了一紙空文,富了和尚窮了廟。因此,製度和文化必須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管理體係,這個體係協調發揮作用,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改革發展目標。
美國管理學家法蘭西斯:“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買到勞動,但你卻不能用錢買到熱情,你不能用錢買到主動,你不能用錢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奉獻。而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企業家可以通過企業文化的設置而做到。”所以,我們廣大的員工並不是簡單地來掙一份工資,尋找一份收入,而是把一生中最寶貴的時間、最有價值的生命奉獻給了企業。因此,員工實際上是在尋找一種氛圍,尋找一種價值理念,尋找一種能夠長久發揮自己長處的環境,並希望共同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基業長青。如果我們不能構築一個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環境,也不可能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實踐證明,優秀的文化,給企業帶來了有形的和無形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雙重效益;優秀的文化,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柱力量;優秀的文化,引導和幫助實現企業由“製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轉變,通過企業內部文化激勵,為企業減少了在信息傳播和命令執行過程因隨意性而造成的損耗和誤差,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和監督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優秀的文化,規範了企業行為,提高了經營績效和競爭力。
製度不是萬能的,文化也不是萬能的,兩者的完美結合才可以構成科學、完善的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