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源於家風
對於家風的內涵,由於經曆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生活中,沒有人會手把手教人們如何做父母、如何樹立家風,人們隻有用自己的方式,在實踐中尋找最優答案。
我的母親沒有文化,講不出什麼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在教育方麵更是說不出什麼理論,但是她質樸的處世方式和濃烈的居家情懷耳濡目染地影響了我。母親常說:“人不能自私,要知道感恩”。爺爺的牙口不好,母親就專門買了一個小砂鍋給爺爺開小灶,菜燉的那叫一個綿香,至今想起來還讓我咽口水。因為母親的通情達理,鄰居們都很喜歡和她交往,記憶中來我家串門的鄰居總是很多,有學織毛衣的、有拓鞋墊印花的、還有學蒸麵皮的……母親雖說沒有工作,但是一天下來比上班還累,但她總是樂嗬嗬的,並在晚飯時間給爸爸顯擺一天的業績,我們也在旁邊聽得津津有味。
上學後每次返校時,盡管家裏經濟拮據,母親還是會給我的行李包裏塞一盒她親手炒製的麻辣雞塊和五香牛肉幹,邊裝邊安頓道:“這些東西,拿到宿舍給同學們分著吃,不要吃獨食”。我在學校和同學相處的日子裏,照著母親的囑咐,好事一定和大家“共享”,果然收獲到真摯的同窗友誼。
走上工作崗位後,每次因為瑣事打電話向母親訴苦抱怨時,母親都會說道:“那肯定是你有問題,你不要逞能,要多學多看”。每次和母親聊完天,陰霾的心情瞬間就被她洗刷掉了。母親為人處事的“布衣哲學”裏透著淳樸真誠的家風,從中“浸泡”大的我自然也是受益匪淺!結婚生子後,我也在不經意間用淳樸與公道、禮敬與友愛滋潤了孩子。去年小公交車上的一幕讓我至今難忘。有一天下午兩點十五分,由於孩子是趕點上課,所以我對小公交的停站時間尤其在意,其中一站停車時間很長,但半天仍沒有人上車,我強壓怒火恨恨地向車門望去,這時車門處突然出現一個拐杖頭,我瞬間意識到是一位老人上不了車,我幾乎是沒有思考直接就奔到車門,一手接過拐杖一手扶住老大爺,當我轉身準備送他到車座位時,我的孩子已經在我身後伸手接住了老大爺的胳膊,整個過程自然流暢,我們之間的默契與滿車人投來讚許的目光,使我的心裏充滿陽光,頓時覺得車廂內亮堂起來,心裏暗讚孩子好樣的!當轉眼看了一下時間,立即緊張起來,但是接下來的一幕讓我感動到無言以對——小公交司機從我著急的詢問中得知孩子上課要遲到了,他居然繞道把我們先送到了上課地點,中間沒有一個乘客下車,司機與一車乘客的之間的默契又一次感動了我,下車時我和孩子深深地鞠了一躬,向車上所有的人表達了謝意……
我的母親影響了我,我感染了孩子,我和孩子又感動了全車人,司機和全車人又反過來感動了我和孩子。有時候這種傳遞的力量確實很偉大,它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它能潛移默化影響每一個人,這正是家庭和社會所需要的,它是家風的又一傳播方式。“家風”正,則能安居,“國風”正,則能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