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情懷
“臘八到,臘八到,一過臘八年來到……”,“臘八節”是春節的序幕,過完臘八馬上就過春節了,家家戶戶開始采購年貨,最興奮的就數小孩子了,男孩子纏著父母要鞭炮,女孩子要買頭花,漸漸地年味越來越濃。
臘八節,最通俗、最經典的就是喝臘八粥、醃臘八蒜了。按過去的習俗,熬好了臘八粥是要先祭祀祖先的,爾後才能自己喝,現在,這種傳統習俗已漸漸淡化,更多了些慶祝豐收的意味。
小時候,每到臘八這天,媽媽總是會熬一大鍋臘八粥,那時的我看的大米、紅豆、黃豆、大棗林林總總二十來種食材彙聚在一起,隻覺得好看,卻不想成就這一碗溫暖所耗費的心力與時間。為了熬這口粥,媽媽總是在頭天夜裏就把各種豆子泡好,第二天再把種種食材倒入鐵鍋,添水,架火,待到咕嚕咕嚕冒泡時,還要時不時地用勺子攪動著,慢慢地水分越來越少,它們相互融入了彼此的豆香,經曆兩個小時精心熬製,一鍋熱氣騰騰的粥就出鍋了。
我和妹妹手捧著盛滿香噴噴臘八粥的大碗,加上喜歡的白糖,聽著媽媽講臘八節的來曆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據傳,朱元璋小時候家中貧困,在財主家放牛,他經常挨打受罵,饑腸轆轆。有一次他牽牛過獨木橋,老水牛跌到橋下摔折了腿,財主把他關在一間屋裏,三天三夜不給飯吃。他餓慌了,發現一個老鼠洞,一挖開發現一個老鼠糧倉,裏麵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紅棗……什麼都有,他就把這些東西煮了一鍋粥吃,覺得比什麼都香甜。後來,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當年這種粥來,傳令禦廚用各色五穀雜糧煮成粥進奉,大宴群臣,這一天正是農曆臘月初八,因而賜名“臘八粥”。
在北方,過臘八,還有醃“臘八蒜”的民間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裏麵,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待到除夕夜,我們將它取出來,熱騰騰的餃子配上剛起壇的臘八蒜,可謂是一絕。
年複一年,臘八粥還繼續吃著,臘八蒜還在繼續泡著,我們能從這些傳統習俗中領略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那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回憶,象征了團結,親情,吉祥,感恩等種種寓意,繼續傳播和繼承這些珍貴的民俗文化,是我們紀念這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