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習俗
時光如梭,歲月匆匆,年味散盡,轉眼初春。
一場飄飄灑灑的春雪,把人們的思緒帶入了春寒料峭的境地。無論人們的思緒怎樣,自然就是自然,春天真的來了,春雪沒有衝淡濃濃的春意,春意依然展現出風姿綽約、昂首闊步的風采,向人們招手致意——我來了。
猛然間打開微信,一句句問候,一串串祝福,全是有關“二月二、龍抬頭……”方麵的。此時,我才覺得北方的春天來得那麼猶豫不決,如同掩麵含羞的少女,扭扭捏捏,嫋嫋娜娜,窺視著翹首以待的人們。
年後,迎來了我國的又一個風俗節日——二月二!
對於這一天,有著不同版本的傳說和許多故事。但是,二月初二是我們的一個傳統民俗節日,是一個千年不變的約定。其實是自然規律的輪回,是一年一度雨水開始的象征,也是各種蚊蟲冬眠後,開始複蘇的時節。由於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所以就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這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小的時候,每到二月二這一天,天剛蒙蒙亮,父母都早早起床,父親用紅布或紅紙小心翼翼的包好“錢龍”(麵做的,臘月就蒸好了)揣在懷裏,到村邊水井擔水,然後,端端正正的把“錢龍”擺放在灶神的旁邊,意思是將 “錢龍”引回家了,象征家裏今年有錢花,期盼著一年風調雨順,生活富裕。
那時候,隨著正月的過去,我們最盼望的就是二月二這一天,人們要“蒸龍蛋”,就是以土豆為主料,煮熟以後,再與少量的麵不幹不濕相拌在一起,然後捏成丸子似的,蒸熟即可食用,也有的是菜團子。隨著生活的逐漸好起來,蒸“龍蛋”的材料也在發生著變化,到了現在,在我們家還保留著這個傳統習俗,“龍蛋”的皮兒是粘麵,餡兒是酸菜肉餡兒或是其他肉餡的。除此之外,晚上還要捋“龍須”。捋“龍須”其實就是手擀麵。到晚上,母親早早的做好了手擀麵,熬好了肉潲子,當然有肉是象征性的。捋"龍須"同樣是祈求的順順當當,平安無事。不管是引“錢龍”、吃“龍蛋”,還是捋“龍須”,主要就是圖個吉利。所有的菜餡兒都是臘月準備好的,因為這一天不能動刀,老人們說動刀會傷著龍頭的,這一天自然也不能做針線活兒了,不然會紮傷龍的眼睛的。
那時候,雖然我不懂得這些習俗的由來,也迷迷糊糊理會一點點父母和祖輩寄托的心願。但是經曆了那個年代家鄉生活的貧窮,知道父母的艱辛。那個年代的生活習慣,影響了我的一生,勤儉樸素的習慣,像烙印一樣,深深的印記的我的靈魂深處。用我孩子的說法,就叫做“很摳”。無論怎麼樣,別人怎樣說,在自己看來,還算是老一輩傳流給的一個優點吧。
因為那個時候,歲月清苦,故鄉落後,資源匱乏,生活貧窮。所以,正月過後,二月二這一天是孩子們春節過後最快樂幸福的日子,能吃上一頓好飯,香噴噴的味道,縈繞整個村莊,幸福感衝擊著那個年代艱難的時光。
二月二,除了讓我們興奮和好奇的引“錢龍”、蒸“龍蛋”、捋“龍須”這些習俗和活動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涉及到個人行為——要剃頭,也稱為“剃龍頭”,圖的還是個吉利順暢。你看吧,這一天所有的理發店特別忙,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那個時候,大人們是不允許孩子們正月裏剃頭的,說是正月裏剪頭“費”舅舅,所以都趕到二月二這天剃頭理發了。
這些美好的傳說和良好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最讓我感同身受的還是勤奮做事、勤勞立業、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因為我始終記得有這麼一副對聯:勤勞如栽搖錢樹,節儉似端聚寶盆。中華民族這條巨龍的崛起和騰飛,無處不體現著勤勞的民族傳統。一個家庭也是如此,生活能像龍抬頭一樣,一天天好起來,靠的也是勤勞,靠的是勤儉。一個人的成功,靠的是勤奮,靠的是勤勉。
人的一生,最美的時光就是童年,也就是最純真無邪的歲月,讓我時常打開回憶的文檔,思緒流淌著過去美好而多彩的時光。時代在飛速的進步,我們幸福的過著每一天,可是我還是回憶過去的純樸年代,因為那個時代有我多彩的童年,更有陪我生長的鄉思鄉情鄉戀。
二月二,龍抬頭,多麼吉祥的語句,願華夏兒女,繼承這筆精神財富,秉承龍的精神,不忘初衷,昂首前行,擼起袖子,實現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