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曆史告訴明天
讓曆史告訴明天---觀《希望的大地》電視劇有感
本網通訊員: 孫愛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越是接近民族複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無論是決勝全麵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都還有很多大仗硬仗要打,還有很多的“婁山關”“臘子口”要攻克。青年一代無疑是闖關奪隘、攻城拔寨的先鋒力量,他們肩負重任,也被寄予厚望。
通過觀看電視劇《希望的大地》,我體會到,不論從事什麼崗位,不論從事什麼事業,隻要保持堅定的信心,就一定會迎來希望的曙光。該劇通過“小切口、小人物,大時代,大情懷”的藝術方式,從普通百姓的命運波折,折射出偉大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進步。展現這些奮鬥者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實現了“富起來”的奮鬥目標,及創造的改革成就。
曆史仿佛就在昨天,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但改革開放的啟程,好像就是昨天的事一樣。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大地被改革的春風喚醒。40多年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電視劇中那些人、事、物,一直存在於我們曾經走過的那條曆史長河中。改革開放初期出生的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隨著改革的春風一起成長,親身經曆了身邊人和物的變化。小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根雪糕,衣服總是撿姐姐淘汰下來的,電視機是黑白的,自行車是大金鹿,衣服全靠手洗,晚上停電點著蠟燭學習,現在想想有些記憶越來越模糊了。長大後去北京上學,我看到了外麵的大千世界,看到了首都的繁榮,經曆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迎來了千禧年。也是那時候我第一次吃到了喜歡的水果,第一次坐上了火車,第一次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第一次登上長城,第一次一個人離開家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已經數不清 了。
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每一個心中必須追求希望,這是我們生活的動力和源泉,當我們為“希望”拚搏奮鬥的時候,也要懂得給“希望”留一點空間,學會用心去觸摸屬於自己希望的翅膀,學會給希望留一個轉身的空間,別人的風景再好,也要學會欣賞屬於自己的風景,站在迷茫的十字路口,選擇適合、屬於自己的路徑,也不要把生命或生活的賭注押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渺茫和未知的“希望”上,否則,一旦希望破滅,就沒有了任何退路,會把生命逼到死角的邊緣,讓自己沒有迂回和喘息的機會。這也是電視劇《希望的大地》向我們傳遞的一個正能量信息。蹉跎歲月,人生道路,充滿著未知、艱辛和坎坷,而能讓我們堅強的麵對和走完,是因為我們心裏裝著無數美好的未來。無論走在哪一條“希望”奔波的路上,都要有承受失望和失敗的心裏準備,都要想好退路,坦然的接受上天給予生命的各種饋贈,成功別驕傲,失敗了也不灰心。智者擇善而行,退一步海闊天空,要懂得適當的放棄,天空總不會是陰雲密布,風雨之後總會見彩虹。
對於我來說, 畢業後我回到煤礦工作,記得第一個月我領到了295元錢的工資(半個月),為了方便上班媽媽給我買了新的自行車,這也是屬於我的第一輛車。工作20年,煤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到過梁家煤礦參觀的人常說:“這裏一點也不像是煤礦,感覺像似花園呢。人們之所以這樣說,是曾經的煤礦,是以髒亂差的形象留在大家的印象中了。如今的煤礦智能化代替了機械化,亮淨美代替了髒亂差,新思路代替了老思想,對外開發承載責任。近幾年來,礦井資源萎縮,產量、效益規模大幅度縮減,煤礦的明天在哪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老鷹重生的故事。鷹,作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可以奇跡般地活到七十歲。但當老鷹活到四十歲的時候,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的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此時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飛翔變得非常吃力。這時候的隻有兩種選擇:要麼靜靜地等死要麼經過一個萬分痛苦的蛻變。它必須盡全力飛到山頂。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來的喙把指甲一個一個的拔掉。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會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經曆漫長的五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又開始飛翔了,並重新獲得了再活30年的生命。
老鷹的重生告訴我們,改變是痛苦的,但改變是必須的,隻有改變才能重生。 現在的我們正像重生之前四十歲的老鷹一樣,麵臨著抉擇。 選擇也許是困難,過程也許是痛苦,但風雨過後必見彩虹。一味的保守,不變通,不創新,不突破,就不可能有出路。同劇中的主人公一樣,他們在時代的感召下,與國家同命運、同血脈,活出了無數奮鬥者的中國夢。正像編劇王成剛所說:“當你俯下身看這個曆史的時候,你就會關心那些手上有繭,腳底有泥,心中有‘希望’的人!”人生,無論是處於低穀,還是處於高峰,都不要輕言放棄,也不要洋洋得意。一切,都是在流動的。沒有人會一輩子都處於人生的低穀階段,但前提是你得肯努力,願意奮鬥與付出,不然的話,你隻能一輩子處於穀底了。人,隻要心存美好與希望,,那麼,一定會積累能量,蓄勢待發,早晚有一天,能夠開啟上坡路的征程。這是電視劇《希望的大地》給我們帶來的最強音。
“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這些天在經曆疫情帶來的傷痛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希望,看到疫情之下中國人民的團結,看到了口罩之下眼裏煥發出的希望,看到負重前行者的艱辛付出,看到一個已經到來的春天。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你的出現嚇我一跳,但是時間卻剛剛好,一起迎接我們的榮耀,總有日子烏雲環繞,但是我們一起奔跑,堅定奔向心中的美好”。就像《希望的大地》主題曲裏唱的一樣,這個世紀屬於我們,我們就是故事裏的主角,我們要堅信自己,一起並肩戰鬥不求回報,不畏風雨狂暴,為了我們同一個夢想。
艱辛與磨礪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參與抗擊疫情的戰鬥,青年一代付出很多,也收獲很多。收獲是什麼?是信念更加堅定,是胸懷更加寬廣,是人生更加厚實。正如一位大學生誌願者感慨的那樣,“抗擊疫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禮。”通過觀看《希望的大地》這部電視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就是舞台,主角就是自己,繁雜生活中,要懂得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卑不亢,不攀不比,不自怨自艾,更要慎言放棄,選擇好,實現好適合自己的希望,學會在生活的風風雨雨中摸爬,學會接納命運中的花開花落和潮起潮落,以淡然的心態,用一顆平常心去精心經營一份屬於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懂得欣賞屬於自己的一片美景,其實屬於自己的多彩生活也就不會遙遠!可以想象,未來當他們再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時候,再遇到矛盾和鬥爭的時候,一定會更有底氣,更顯從容,更加自信。希望就在前麵,隻要我們堅定的信心,以高昂的熱情,飽滿的激情,不放棄、不懈怠,“寒冬”就會“熬”過去,“春天”就會來到。
作者:山東能源龍口礦業集團梁家煤礦黨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