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曆史 善小而為
銘記曆史 善小而為
特約撰稿: 於寶剛
營營世事莫迷茫,一路艱辛不沮傷。滌盡千山霾霧散,萬花激濯蕩芬香。希望,就是陽光,就是藍天。當我們深信希望的永恒存在,把希望變成理想去堅守,把理想作為誌向去踐行。
時下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希望的大地》是一部兼具寫實主義和浪漫風格的史詩大戲。該劇用“小人物,大情懷”的表現方式展示改革開放三十四年偉大的曆史變革,可謂情到細處,叩人心弦。
細數劇中人物眾生相,既有一路摸爬滾打敢為天下先的先鋒企業家馬塵,也有類似焦裕祿一樣兢兢業業的創新型幹部董望春;既有在鄉村改革浪漫中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農民田慶豐,也有敢說真言老一輩的學術專家吳文淵……正是這群“小人物”,各自在“大時代”中譜寫時代讚歌,推動曆史發展進程。
於是,純屬我這半個書呆子在理想境界中開始胡思亂想、胡言亂語。情不自禁聯係到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名言。“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庸庸碌碌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深深地觸動著我內心的靈魂。
初心起於理想,成功源自擔當。人生如此,事業如斯,初心與擔當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初心是一種境界,一種紮根在內心的精神靈魂,敢於擔當是一種責任、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能力,是黨的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好幹部的一條重要標準。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樹立幹事創業的崇高追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舍身忘我的拚搏精神,就會形成“敢抓敢管、敢作敢為、敢闖敢試”的勇氣。緊緊圍繞上級領導的指示精神,在思想、行動上與企業保持高度一致,凝聚群眾智慧,激發創新思維,創新礦井發展,全員共同應對礦井危機,為破除發展危機貢獻個人力量。
勇於擔當,離不開優良的作風。我們都必須對自身的作風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凡是要求別人做的,自己先要帶頭做好,凡是要求下麵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當表率。要把各項工作的落實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有工作都要精心設想、縝密謀劃,定下的事雷厲風行,看準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經常深入班組,盯靠現場,不妄想空談,不做表麵文章,把計劃、目標、任務從會議上、嘴巴上、文件上落實到具體、實際的行動中,行之有效。
肩負責任使命,追求內涵提升。作為反映十一屆三中全會曆史大事件情係三十四年發展與創新的“改革劇”,《希望的大地》中可謂佳句頻現,每一句都很有時代質感。譬如,吳文淵教授鄉下考察伸手和農村幹部握手,老農民不好意思地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吳教授說了一句:“手上有繭,腳底有泡,身上有泥,這才是‘三有’幹部嘛!”而後隨後的劇情裏,入學後的“旁聽生”馬塵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土地改革時,擲地有句地說了一句:“讓農民在士地裏刨出希望的突破口”。此句看似簡短,實則一句中的,道出本質。
斯如馬塵所言“這就是中國大變革的突破口”,中國的春天來了,春天的步伐誰也攔不了!所以,學生畢業時,馬塵這樣說了一句:“乘曆史大勢,走人間正道”,這句話,亦是馬塵奮鬥生涯中一直謹遵的座佑銘。
責任就是勇氣,責任就是智慧,責任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力量。把責任放在心中,從點點滴滴做起;把責任放在心中,從誠信敬業做起;把責任放在心中,從不講任何借口做起!在其位,謀其事,擔其責,人人都能成為負責的人,成為具有高度責任心的人,也就能成為高效執行的人,我們的工作開展就會無往而不勝!
執行力關鍵就是強化執行效果落實力。進一步抓好班長以上管理人員的落實力,人人爭做兵頭將尾,以自身作用帶動和影響員工,把“要我做”思想轉變成“我要做”的行動,進一步增強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動力。每項工程工作責任到人,落實到人,獎罰到人,做到工作事事有安排、事事有回音、事事有效果,為礦井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信仰產生力量,廝守放射光芒。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這個標語幾乎遍布大街小巷,讓國人耳熟能詳。國之大體,麵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憑就堅定的信仰——堅信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取得阻擊戰的最終勝利。所以才有了今天和諧、穩定的局麵。
一個人如果沒有信仰,就好比一個泄氣的皮球一樣,不光無法彈起,就是連在地上“滾”的動能都不會有。信仰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撇去宏觀看微觀,梁家煤礦在曆經了二十多年的開采,資源型企業的殘酷仿佛讓我們有了“山窮水盡”的憂慮,但我們堅信“資源有限,挖掘無限”的信念支撐,在諸多困難疊加而至的情形下,梁家煤礦的幹部員工沒有“腳踩西瓜皮劃到哪裏算哪裏”的放棄,沒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低迷,而是永葆“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胸懷“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追求,即將進行充填式巷道開采,我們堅信,隻要我們廝守這片曾經給予我們成長成才、養家糊口的土地,具備“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未來的梁家煤礦一定會如“老樹臨風更堅韌”的狀態再次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高峰。
電視劇結局的一段總結,讓我頗有感觸,回望來時路未來更可期,“幸好我們沒有虛度我們的年華,否則怎麼敢以奮鬥的名義,回顧我們那段頭破血流的青春!”
希望在遠方,希望在路上,我們向往美好,朝向花朵盛開的地方,同時不要忘了撫摸那青青軟和的小草。我們期待著驚喜和快樂,同時不要忘了更多的是平凡和從容。
作者:山東能源龍口礦業集團梁家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