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答案
我時常感到迷茫,時常對現在正發生的事,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感到迷惑。我不想做一名所謂的知情人,僅僅憑著一些不知來源的圖片,去斷言事情的真相;可我也不想做一名沉默的大多數,當別人遭受苦難時,選擇低頭,選擇轉身離去。
很喜歡這句話,“當你的能力不足以實現你的抱負時,那就去學習。”對我而言就是去書本裏,學習相關的經驗,尋找一個答案,一個自己的答案,然後處理世事。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東西,有書籍:《西方哲學史》、《烏合之眾》、《影響力》、《邊城》、《萬曆十五年》,有許多深度文章:《疫情之下,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李文亮醫生究竟做了什麼》、《無視規則將會承擔相應後果》……。這些書籍或文章都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向我展現了曆史的諸多巧合,現實的諸多不盡人意,以及許多沒有辦法輕易打破的“規則”。
僅以《萬裏十五年》為例,萬曆皇帝真龍天子,他的說的話,就是規矩,可是他也被許多無形的規矩掣肘。他可以把他不喜歡的官員撤職查辦,但是他難以提拔自己喜歡的官員,偌大的朝廷沒有一個自己的心腹;他對大臣的奏折做出的斷絕,可以超出法律,但是他自己卻不能製定法律;他可以對官員之間的矛盾進行調節,但是他自己卻不能改變製度以避免衝突的發生。
從這些作者的字裏行間中,我能深刻地體會到這些執筆者,對社會的關心,對人民深厚的熱愛。他們也許一輩子沒有什麼名譽,但是他們仍是真正的猛士,是一群嚐盡百態,看盡疾苦,卻仍然熱愛生活的人。
在那個湘西的小城中,有一個叫翠翠的姑娘,獨坐在家中,靜靜地等待二佬的歸來;遠處苗人村寨,有一個叫龍朱的俊美年輕人,在陰鬱了五年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愛人;富麗堂皇的紫禁城中,有個叫朱翊鈞的年輕人,坐在文華殿,看著曾經張首輔留下的文墨,低頭不語、麵色微苦;疫情當前,有的人坐在家中根據幾張照片,就能對整個疫情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還有的人盡管已經是84歲高齡,卻仍然堅守在一線;我還在文章中見到了執哨者李文亮,遊泳健將孫楊……。
在書籍亦或是文章中,各種各樣的人物躍然紙上,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都是為我們這些後人留下的寶貴財富。但是,中國有個成語叫“紙上談兵”。我們做任何事情時,不要隻想著“拿來主義”,什麼都用別人的,什麼都是別人說的,自己卻沒有新知。
在書中,我們可以尋找到許多答案,但最重要的是—得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答案。
“群眾在群體中往往會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烏合之眾》。這次疫情給我一個用全新的視角去觀察社會,觀察世界的機會。有哄抬物價的投機商人,有打著“自由、民主”的無良媒體,有跪了太久而站不起來的反思文學……。有時候社會陰暗麵聽多了,自己就會忘記光明的樣子,就會懷疑我們自己的製度,我們的國家。很感謝這個漫長的假期,讓我有了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的喘息時間。
西方的教育和理念,就是給你洗腦,讓你覺得隻要打著民主、自由的口號,就一定是對的。這些東西,當然也能忽悠一些國內的公知、跪族、慕洋犬;但我相信,大部分人,特別是年輕人還是能分得清的。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會教育中學生,從“剩餘價值”去看待資本?會教育他們用“唯物主義”來解釋世界?會天天把“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掛在嘴邊?我敢說,無論你懂不懂《資本論》,對上麵馬克思的話一定也非常熟悉。那時候可能還不懂,學了也好像白學。但就像有人問“學古詩詞有什麼用”一樣,當年那些看起來非常無聊枯燥的理論,越往後走,才會發現越能解釋這個世界的種種現象。
讀書,或者說學習的魅力就在於此。有時候你根本不清楚你在讀什麼,隻知道:這個東西可能對我有用,我要掌握它。直到若幹年後,你早已忘記這本書的書名,可當你經曆某件事的時候,恍然發覺,這個原理我懂,我曾經了解過,那麼你一定會感激曾經那個“不求甚解”的你。
有時候許多事情的答案早已在書上記得一清二楚,隻是你的年齡,你的閱曆還不夠支撐你了解他,但是知識的種子早已在心中埋下,你苦苦追尋的答案,就在你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