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時
惜時
珍惜時間,早已成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從小到大,家長說、老師說、領導說,翻過來覆過去,無非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雲雲,不一而足。在眾多關於惜時的說辭中,我感觸最深的則是豐子愷先生說過的一段話:“所可惜者,隻是時光的一去不返,不可挽留。我們好比乘坐火車,自己似覺靜靜地坐著,不曾走動一步,車子卻載了你在那裏飛奔。不知不覺之間,時時刻刻在那裏減短你的前程。”區區不過數十字,聞之卻猶如當頭一棒,令我終日惶惶然,再也不敢怠慢了時間。
而今又偶然讀到季羨林老先生的散文《時間》,其中季老對時間的看法更是令我眼前一亮。他以為,我們現在已然成為了時間的奴隸。在遠古時期,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甚是隨心所欲;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發明了鍾表、手表,做任何事情都被規定上了時間,幾點幾分,無法任意伸縮。如此一來,不管你願不願意,成為時間的奴隸正是人類邁向文明的表現。要待在人間,就必須受到時間的限製。這樣的想法,於我而言,是相當新穎和有吸引力的。既然成為時間的奴隸正是人類邁向文明的表現,那麼我們當然無法拒絕成為時間的奴隸。試想一下,如若我們現在還效仿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哉生活,那麼我們的社會定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無法正常運轉。所以,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我們需要且必須乖乖聽命於時間。而後季老又筆鋒一轉,寫道這樣一句話:“如果此理想通了,則帶著枷鎖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興趣。”細細體會,尋味無窮。
這話在我是這樣理解的:雖然成為時間的奴隸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這並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也許我們還能夠從中獲利呢。譬如,如果沒有人規定一天上八個小時的班,或許我們則會拖拖拉拉地占用更多時間去完成某日的工作量。可規定了時限以後,我們反而會想方設法地在這八小時內甚至超前完成工作任務。又如去某地旅遊,如若規定了期限,隻能夠玩三天,那麼我們定會細致地做好出遊計劃,充分地將時間利用起來,最大限度的去到想去的地方,吃到想吃的食物。相比之下,沒有期限的旅遊往往是毫無目的的瞎轉悠罷了。
如此看來,成為時間的奴隸反而讓我們學會了更加惜時,不知季老筆下“帶著枷鎖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興趣”中是否將此意涵蓋了進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