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規》之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風家規。“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連,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大學》中講:“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齊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家訓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一個人價值觀養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有什麼樣的家風家規,就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價值追求。家風體現了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精神風貌,實質上是一個家庭的內生精神動力,更是生在其中每個人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而黨員幹部的家風家規,更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民風和社風。
在本書中,讓人踏著曆史的足跡,尋找中國家規的力量源泉。王羲之、範仲淹、包拯、林則徐、曾國藩等曆史人物的家規故事,我們都不陌生。提及家規,不由想起曆史上號稱“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傳誦千年的諸葛亮《誡子書》、被譽為“治家之經”的朱柏廬《治家格言》等家規名篇。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國家強。這些曆史上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家風家教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曆史底蘊與精神風貌。
“立家之規,正須以身作範。”曾國藩是曆史上為人做官的典範,擁有良好家風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經世之道,鑄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謙、尚勞”為核心的良好家風,已成為其子孫一生的堅守。清朝著名鄭板橋曾以竹入聯來教育自己的兒孫:“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成樹竿新生竹,直似兒孫。”我們每個人應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剛直不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守榜樣力量,弘揚傳統美德,培育良好家風。
“榮辱兩世界,貪廉一念間。”立好家風須“廉”字當頭,沒有好的家規家風,難以清白做人,無法專心做事。現實中常有“一人當官全家涉腐”的現象,無論是劉鐵男的“老子辦事,兒子收錢”,還是蘇榮的“家是權錢交易所”,諸類醜劇所透露出的“危險信號”必定帶有家風敗壞的成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就強調:“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這正是對每個黨員幹部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進行主動的引導與修正,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方式,嚴謹家風,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風引領黨風民風向善、向上。
在《中國家規》中我感覺到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了家規的強大魅力,感悟到家風的曆史底蘊。對廣大黨員幹部而言,需要當好“家庭紀委書記”,常吹“風”、常念“經”,將《中國家規》的精神刻入心中,當好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彙聚清正廉潔的正能量。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清廉修身,廉潔齊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讓優良的家規家風,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