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路上
第一次看到以夢為馬,隨處可棲,是大冰的《乖,摸摸頭》。
我聽過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也聽過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但是都沒有給我內心帶來太大的波瀾起伏,隻是淡淡的聽過--而已,而當我看到這本書,看到封麵的這句話,讓我對以夢為馬,隨處可棲有了全新的認知。
我們總是在設想著,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時不時地因為某些圈友所曬的一些旅行美照,就衝動地寫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也不止一次地聽閨蜜說:“我先做著這樣的工作,重複著這樣的生活,等過個幾年,我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資源,我就瀟灑地辭職,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我自己竟一時激動到不能自己,甚至悄悄買了去聖地西藏的火車票,打算一個人去洗滌靈魂,虔心朝拜。
人生有太多種可能,去讀書,去工作,去看外麵的世界,去走特立獨行的路......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的,無論安逸與漂泊,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無謂是財務的自由和不負此生的初心。
我們總是更容易看到那些到了遠方的人,卻沒有看到他們背後做的準備,每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背後,是一筆說取就取的款子,而每一筆錢的背後,都是大汗淋漓的付出。
海景房、沙灘浴、種些花花草草,與遠道而來的、不可多得的朋友一起喝咖啡,看看書,聊聊生活......說實話,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但當我每次這樣對老公說的時候,他總是滿臉嫌棄,然後講很多大道理給我,類似於什麼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生活,他經常勸我不要看那些微信朋友圈發表的一些關於旅行、關於遠方的文章,他總是說那些隻是看得見的光鮮,因為它正好契合了我內心深處缺失的一部分,真正讓我過上那樣的生活還是會和現在一樣,也會抱怨,也會永不滿足,因為那些看不見的苟且要可怕的多。那些苟且,隻有你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或者腐爛在自己的肚子裏,沒人知道,就像蠟燭,心在燒,卻照亮著周圍,溫暖著別人。
是的!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頗愛抱怨,頗愛攀比的女人,用老公的話說就是,自己眼裏永遠看不見自己,眼睛和心裏隻有別人的生活,雖然他每次這樣勸慰我的時候,我都會據理力爭,但是我內心深處還是默認了,在這個鼓吹天才的時代,我們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卻願意以一副不踏實、不勤奮不忠誠的態度為自己開脫。好像隻要換一個地方,換一份工作,換一種生活,我們就會比現在過的好很多,其實,那些苟且的時光,不是隻有你有,而他們沒有,隻是他們沒有表現,隻是你不知道。
我記得念大學的時候,我是一個酷愛讀書的人,那個時候學校是高中式管理,每天早晚自習,因為大學本身就沒有高中時代那麼多的作業可以做,也並沒有那麼多的業餘愛好,沒有電腦,手機也沒有現在發達的時代,我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看書,我是一個喜歡看書,也喜歡寫一寫文字的人,雖然我寫的文字一般都是隨想隨記等不成文的東西,卻讓我慢慢養成了一個記錄生活的習慣,那個時候我看過一個白領姑娘因為厭倦世俗辭職後,去了雲南一個地方獨自生活,那時候的她有花有草,有詩有歌,有人生,有趣味的生活一時之間在微信朋友圈炸開了鍋,引來了很多人的羨慕,甚至很多人抵擋不住誘惑隻身前往才發現真實的生活環境並不是朋友圈所曬的那樣,牛糞隨處可見,土地泥泥哇哇,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樣光鮮亮麗,所以我們大沒有必要去羨慕嫉妒那些光麗的人,更沒必要自怨自艾的自我攻擊,那些不過是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過去,都會更好,隻要你還肯相信努力的一一,相信生活還能靠雙手去改變,打不到你的,隻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現在的我,年整三十,過了有夢的年代,終於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也不再有當年那股衝動的勇氣,雖然偶爾也想什麼都不管不顧離家出走,最後都是理智戰勝了魔鬼,一次也沒走成。
三十歲的我,開始了各種負擔,要生活,要活的更好,於是,我悄悄地將我的夢想壓在了心底,現在的我,又學會了一句話:“以夢為馬,隨處可棲”,即使我身處大神木,不是國際化大都市,也不是歸隱林間的人間仙境,但我仍舊有我的夢想。我那獨一無二的夢想。
不要那麼孤獨,請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願你我帶著最微薄的心裏和最豐盛的自己在世間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