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染青山 荒地變良田------九龍礦礦井水綜合利用紀實
綠水染青山荒地變良田
------九龍礦礦井水綜合利用紀實
“耶,老姚,你這麥的長的不賴噢”
“嘿,還不是多虧了捏九龍礦的‘水’。”姚窪村村民姚興華話語裏難掩喜悅之情。
由於地處山崗,自建村以來,姚莊四村和李兵莊村所屬1萬多畝崗坡屬於旱地,“種下種子靠天收”已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
曆史的嬗變,發生在“九龍吐水”之後
鋪設管道7000米,
疏通鳳凰山、李兵莊兩條水路,形成了互備共用“兩條腿走路”格局,
建設1200立方的沉澱池一座,解決了礦井水直接進入藏龍潭清理難題,水質得到了進一步保證......
九龍礦礦井水灌溉水網的形成,終結了李兵莊、姚莊四村建村以來上萬畝土地靠天收、不種小麥的曆史,改變了荒山野嶺風貌,提升了礦區形象和人民幸福指數,彰顯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喜望清水上山崗,醉看魚米滿山坡成為當地村民的心理寫照。
礦井水排放是煤礦環保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九龍礦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礦井水利用新途徑,成立了礦井水治理小組,建立了《九龍礦礦井水淨化治理管理製度》。同時,他們進一步完善鳳凰山排水管理體係,組建了專業的維護管理隊伍,實現了水資源的有序管理,充分利用。通過將企業用水變廢為寶,實現了環保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提升,做到了利企、富民、興區三結合,闖出了一條礦井水排放新路子,創造了企地幸福新時代。
為了更好服務社會,變害為利,最大程度將環保工作變為富民工程,九龍礦先後在井下建設了超磁淨化水處理工程,實施了水倉改造,謀劃大巷過濾沉澱和深度治理兩項工程,將淨化度提標升級,清水工程助推綠色礦山,普惠民生助農落地生根。
潺潺礦水不僅流進了農田、果園,還流進了百姓的心間。
“下一步,利用六千頭豬產生的有機肥,形成養魚、種植產業鏈,再發展大棚蔬菜,籌建采摘園,爭取注冊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姚東基地500多畝荒坡地承包人劉福民,在擴大農作物種植麵積同時,更在形成產業鏈條、調整農作物結構上下功夫,挖了十餘畝的魚塘,放養了魚苗,一池綠水使他又有了新的規劃。
農灌時節,九龍礦將礦井水澆灌農田果林2萬餘畝,魚塘保水300餘畝,保證了當地小麥、花生、西瓜、果樹等農副產品增產增收。僅姚東基地承包人劉福民農業產值就增加近百萬元。
為了解決非農灌季節礦井水去向難題,該礦爭取礦區政府鋪設7000米管路,將礦井水輸送到礦區北部新城,作為礦區“四園”主要生態水源,成功打通了九龍礦第三趟輸水大動脈。
農灌、林灌、濕地用水鼎分三足,提高了排水保險係數,為礦區變景區,礦山變青山的美景實現提供強力支撐,打造了“百畝魚塘憑魚躍,千畝山林變綠洲,萬畝荒山改良田,十裏濕地顯生機”的美麗畫卷。(通訊員韓金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