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同心誌成城——永煤公司車集煤礦安裝隊2901自動化工作麵攻堅紀實
“智”力同心誌成城
——永煤公司車集煤礦安裝隊2901自動化工作麵攻堅紀實
□通訊員 張傑 胡佃波
車集煤礦安裝隊部分職工 張傑 攝
披荊斬棘勇向前,同心協力闖難關。“‘一鍵啟功’按鈕已按下,井下智能裝備已依次正常開啟……。”伴隨著采煤機隆隆的轟鳴聲,2901工作麵作為河南能源首個成套自動化工作麵,在永煤公司車集煤礦從落地生根到常態化運行,著實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車集煤礦安裝隊作為該礦自動化工作麵的主力安裝兼生產隊,以非凡的意誌和拚搏的精神,克服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困難,順利地完成了安裝、調試、試生產等任務,以實際行動書寫了鏖戰智能設備的壯麗篇章。
列出安裝工程“任務書”
“在25天的時間裏,憑借全隊85名職工的共同努力,該隊圓滿完成2901自動化工作麵安裝任務,共安裝支架152台,轉載機、運輸機和采煤機等大型設備6套。同時,兼顧正常生產、安裝一次性調試成功、全麵實現零傷害……”去年12月11日,在該礦2901自化工作麵安裝總結會上,該礦安裝隊贏得全礦敬佩。
完成任務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反響?這還要從去年11月15日說起。
有句俗語叫“怕什麼來什麼”,這句俗語用在該礦安裝隊隊長許民青的身上最恰當不過了:新設備安裝不熟練——工期緊、上巷運輸1200米——戰線長、大型設備結構複雜——工序多……一時間所有安裝難題鋪天蓋地而來。
“現在礦上采掘接替緊張,我們必需保證2901工作麵順利安裝,不向上級說困難,隻讓全礦職工看結果!”許民青在班前會上向全隊幹部職工吹響了保接替戰役的“集結號”。
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該隊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製定了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安排工作人員全天值守等一係列“任務書”,並協調統籌多部門形成合力大力推進。根據任務工期實際,該隊協調該礦掘進三隊安裝下巷出煤係統,緩解人員緊張壓力,並在此基礎上,針對上巷運輸戰線長問題,優化施工工藝,使用2台單軌吊進行接力運輸,保證每班支架安裝數量充足。同時,圍繞設備拆卸、安裝工藝,該隊多次組織技術協調會,對每一個環節、細節都進行反複論證,詳細製訂“設備安裝流程圖”,做到每道工序都達標規範,每個環節都無縫銜接,確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
“隊裏及時出台人員、安全、操作、技術等保障措施,暢通了設備運輸通道,提高了安全係數,為安全高效生產打牢了基礎。”該隊黨支部書記姬生華說,我們每天平均安裝支架6台,有時候7架甚至8架,整體速率較往常提高了11.47%。
拿出巧解難題“錦囊計”
麵對智能設備安裝過程中的一係列調試難題,許民青下達了動員令:“困難麵前勇者勝,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不僅要調試成功,而且還要最大化發揮智能設備優勢,全力保運轉!”
原來,該工作麵安裝結束後,在設備調試過程中,遇到了一係列技術難題:液壓支架底調油缸不自動收回、集控中心主機頻繁掉線、破碎機啟動時皮帶跳電……為了保證設備正常運轉,該隊實施了機電副隊長、技術副隊長“三班雙跟班”製,深入現場調查,並組織班前和班後召開班組長及技術骨幹會議,結合當天遇到的調試問題逐一點評,解決施工難題。
“作為智能設備負責人,深感肩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必須衝鋒在前、不遺餘力、紮實工作。”該隊機電副隊長曹玉峰說,我們每天班前討論數據,班中采集數據,班後03manbetx 數據,全力確保智能設備高速運轉。
今年3月份,曹玉峰在調試智能設備時發現,工作麵支架頻繁出現支架伸縮梁收不回現象,支架無法正常跟機移架。他迅速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主動帶領成員開展“解剖式”問題排查,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找到了“症結”。他在程序中加入2秒降立柱程序,徹底解決了跟機移架技術“瓶頸”。與此同時,該隊技術副隊長胡佃波根據煤層厚度變化,圍繞煤機記憶截割問題,及時聯係設備廠家,優化記憶割煤,修改采煤工藝參數,讓采煤機割煤更優化、保護更靈敏。目前,該工作麵支架自動跟機率、采煤機記憶截割率均已達到80%以上。
團結出力量,勤奮破萬難。“在這個團隊裏,我感受最多的就是他們有一種對未知的探索精神,是一個奮進‘共同體’。”該礦機電副礦長代星軍說,自智能化工作麵建設以來,他們處理大小調試問題達30多種、200餘個,工作麵智能設備功能都已全部實現,為礦井智能化開采提供了堅強保障。
結出安裝碩果“亮點多”
“首次取消超前支架,實現了采煤工作麵一鍵開停、煤機記憶截割、自動跟機移架,建成專業化隊伍,分數達到了驗收標準,同意通過驗收……”5月25日,省工信廳通過了該礦智能化建設項目,這一消息標誌著該礦初步實現了出精品、出經驗的目標,也標誌著該礦開采正式邁入智能化開采序列。
這一喜人成績的背後,離不開該隊“擼起袖子加油幹、邁開步子奮力跑”的艱辛付出。工作麵初采時期,該隊按照“穩產就是高產、保安全促生產”工作思路,多次調整人員、班次,修改多項考核措施,在檢修班推出“設備完好”獎,在生產班實行“萬噸煤違章率指標”考核法,並把考核指標細化,落實到現場管理中,促進安全高效生產。
“作為備采工作麵,我們隊按照‘智能生產’要求,積極組織生產,每天中班割煤3刀,單日生產可達到4刀煤,單日最高割煤量可達3240噸,上月我們隊安全推進30米,創出了隊內最好水平。”胡佃波說,較以往用工還減少了2/3,工效提升了3倍,為礦井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該隊還根據智能設備結構布置,按照“人盡其才”分工導向,實施“一人多崗、一專多能”人員分配機製,堅持向優化組織要工效,激發最大潛能,實現最大效益。
“在崗位分配中,我們堅持‘人事相宜、人崗匹配’的原則,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讓員工的最大優勢與智能設備相匹配,有效激發了智能設備的高產高效優勢。”姬生華說,現在我們已由原有的137人的采煤隊伍減少至55人,人員精簡率達60%,采煤效率提升20%。
“欲立潮頭先言勇,勠力同心誌成城。”經過77天的激烈鏖戰,該礦安裝隊圓滿完成了既定安裝、調試及生產任務,用高度的責任感和高效的執行力,實現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目標,為礦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