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礦區生態環境治理紀實

作者:曹博文 2020-06-11 08:54 來源:中國煤炭網

置身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礦區,仿佛來到了生機盎然的“綠色殿堂”,與陝北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形成強烈反差。這裏各類景觀樹四季常青,烏蘭木倫河水流清澈,此起彼伏的丘陵舒緩展開,點點翠綠鑲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塞上煤海的綠色畫卷。

如今的神東礦區被讚譽為“花園式礦區”,成為宜業宜居的生態文明示範基地,摘得了一個個國家級生態文明獎項。然而在建礦初期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裏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幹旱少雨,水資源極度匱乏;神東礦區位於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過渡帶,植被種類單一,平均植被覆蓋率僅為3%至11%;風蝕區麵積占礦區總麵積高達70%,無風沙一片、有風沙滿天成了當時最真實的寫照。水資源匱乏、植被單一、水土流失嚴重和大量風沙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更為嚴重的是,當時沙化麵積仍以0.5%的速度增長擴大,70%的降雨形成徑流,不僅造成大量水資源浪費,而且形成含沙量極高的洪水,更是對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威脅。

麵臨生態環境惡化的嚴重製約,神東在建礦伊始就拿出了誓為煤海添綠顏的決心,在煤炭開采的同時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將綠色基因植入生產各環節,保證了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三圈”防治守青山

神東礦區屬於全國嚴重的風蝕區,約有150平方公裏沙化土地,礦區中心區約有100平方公裏的連片移動沙丘。每年春秋兩季,風沙不僅埋壓公路、農田及工業設施,使得人居環境也十分惡劣。在上灣煤礦工作了28年的孫建強頗有感觸地說:“畢業後剛來這裏工作時,礦區經常黃沙漫天,沙塵暴過後灰蒙蒙一片,幾乎難以見到一絲綠色,麵對這樣的環境想辭職的心都有了”。和老孫一樣,在神東工作過的老員工對當時惡劣的環境無不刻骨銘心,治理風沙建綠色家園成為神東幾代人的追求。

為此,神東結合礦區自然生態特征與生產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圈”生態防治模式。

針對礦區外圍大麵積的流動沙地,神東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治理方式,設置人工沙蒿、沙柳帶狀和網格沙障,以緩解沙丘移動速度,並逐漸固定沙丘;在礦區大力推廣以草本為主、草灌結合的植被結構,構建起了寬幅立體的外圍防護圈,從根本上遏製了沙化不斷擴散的趨勢。針對礦區周邊水土流失嚴重的坡地,神東持續優化水土保持,研製出了針闊與喬灌綜合混交造林技術,建成了“兩山一灣”周邊常綠林與“兩縱一網”生態長廊20平方公裏,構建起了保護礦區的周邊常綠圈。針對建礦初期荒蕪的生產生活環境,神東融合運用海綿城市建設內涵,革新集成水保綠化、園林景觀、生態城鎮建設技術,建成森林化廠區、園林化小區12平方公裏,構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心美化圈。

在推進“三圈”治理模式的同時,神東還大力號召所屬各單位每年定期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並將義務植樹活動納入礦區環境治理總體規劃之中。通過三十多年的義務植樹,神東累計植樹超過21萬株,成活率達90%以上。

通過持續采用“三圈”防治模式和堅持開展植樹活動,神東礦區的綠化率從建礦初期的3%至11%提升到目前的6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超過10平方米。放眼望去,神東礦區不再是漫無邊際的沙化土地,而是換上了四季常青的綠色新裝。

革新技術護綠水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在傳統的煤炭開采中,往往將礦井水視為災害,一味將礦井水抽出地麵。這樣不僅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水資源,還嚴重汙染了地表水,形成了惡性循環。尤其在神東礦區這個氣候幹旱、水資源短缺的地方,如果仍然按照既往模式對待礦井水資源,那麼無異於竭澤而漁,企業發展也必將難以持續。麵對難題,神東開啟了護綠水行動。

神東轉變了對礦井水的認識,研究出了礦井水淨化技術,並著手建設礦井水處理廠。如今,神東已建成數十座礦井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數十萬噸。通過對礦井水的淨化處理,逐漸消除了礦井水對地表水體的汙染,並使危害巨大的礦井水巧妙轉變為綠色水源,有效緩解了礦區的用水矛盾。

更為可貴的是,神東根據礦井水分布特征,在礦區著手構建分布式地下水庫。目前,已經建成35座地下水庫,庫容總量達3200萬噸,相當於2個杭州西湖的水容量。地下水庫不僅困住了“水老虎”,還利用自然壓差實現了礦井水的循環淨化,為礦區守護住了大量的綠色水源,同時也極大降低了井下汙水處理成本。

在此基礎上,神東還大力拓展外部水源。根據礦區地勢特征,大力建設覆蓋中心礦區的灌溉管網,為生產生活提供了充足綠色水源;同時,在烏蘭木倫河大柳塔西側河道內修建了3座蓄水橡膠壩,最大蓄水量達146萬立方米,並積極推動紅石圈、飲馬泉等小流域治理,形成了一座座坐落在礦區的綠色水庫,不僅有效緩解了旱季礦區用水的緊張狀況,還調節了氣候,使礦區本來幹燥的氣候有所改善。

“三期”聯動降汙染

煤炭大規模開采勢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而如何使影響降到最低,促進清潔生產,是神東建礦初期就在探索的問題。在結合地理環境特征和現有開采技術的基礎上,神東提出了“三期”聯動模式,即采前防治、采中控治、采後修複,來解決煤炭開采帶來的汙染問題。

開采前,神東大規模勘測開采區域生態環境相關指標,對開采區域的生態短板進行摸底調查,進而通過多種環保技術手段彌補不足,如增加灌溉水源涵養水土,增強區域水土保持,使區域環境具備了抗開采擾動能力。

開采中,神東不斷創新開采技術控製汙染。根據煤田的蘊藏實際,先後建成6.3米、7.0米、8.0米、8.8米大采高加長綜采工作麵,並采用厚煤層放頂煤、切頂留巷無煤柱等世界級尖端開采技術,不僅使資源回采率提高,提升資源利用率,還極大減少煤炭含矸率,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在此基礎上,神東還緊抓井下“三廢”治理,即廢水、廢氣、固廢,全麵建設“三廢”綜合處理設施,實現煤炭低汙染開采。同時,神東在煤炭運輸、儲存、洗選、裝車等環節全部采用膠帶輸煤棧橋封閉運行,阻斷煤塵外揚途徑。

開采後,為實現“開采一次性煤炭資源,建設永續利用的水土資源”目標,神東大力開展沉陷區治理,並從噸煤提取0.45元來保障治理經費。與此同時,神東嚐試在沉陷區種植適宜的經濟作物。經過不斷實驗,最終選取中國沙棘作為沉陷區種植植物。通過大規模種植中國沙棘不僅實現了水土保持,還為附近農民增加了經濟收益。

通過持續運用“三期”聯動模式,神東形成了煤炭開采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向而行的良好態勢,為礦區守護住了綠色底線。

數十年發展曆程,神東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完成了煤海瀚漠建綠洲的時代壯舉,留住了青山,護住了綠水,同時也降低了汙染,書寫出了“采煤不見煤,藍天碧雲飛”的傳奇,樹立了煤炭綠色發展的新航標!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