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5G技術賦能陽煤煤礦智能化

作者:任誌青 2020-07-14 17:15 來源:中國煤炭網

在500多米深的井下機電硐室,一個小小的巡檢機器人正沿著軌道自主行走。它雖然個頭不大,本領卻不小,不僅能進行360度視頻監測、音頻采集、紅外熱成像,還能精準記錄設備故障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類型。從遠程監測到遠程監控,井下機電硐室的作業方式被徹底顛覆,新元公司真正實現了無人值守、無人巡檢。

陽煤集團新元公司總調度室

5G技術為什麼要下井?

從通信行業來看,5G技術正式投入商用以來,譬如雲遊戲、雲AR/VR、個人視頻直播等業務風生水起,讓消費者耳目一新。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端的業務提升僅僅是4G技術服務的自然演進。5G技術的巨大價值要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於工業互聯網。

從煤炭行業來看,我國現有煤礦5300多處,分布區域廣泛,開采地質條件複雜多變,煤礦智能化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

工作人員調試井下機電硐室巡檢機器人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劉峰表示,大容量快速通信一直是智慧礦山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5G技術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大連接的特點,能夠為煤礦物聯網的實現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5G技術下井克服了哪些困難?

2019年9月5日,陽煤集團、中國移動、華為公司成立5G通信煤炭產業應用創新聯盟;2019年9月21日至10月1日,各方多次深入研討後,確定新元公司為5G技術礦井試點。

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教授孫繼平看來,5G技術下井,首先要解決防爆問題。針對此問題,創新聯盟對5G基站進行了特殊防爆改造,成功研發出首款礦用5G基站。

技術人員講解5G基站設備

“另外,井下環境狹小,要求我們把基站做得盡量小型化,功能要盡量強大。”華為公司全球5G市場部部長趙誌鵬介紹。

在精準授時上,地麵上的5G基站由衛星定位係統進行精準的同步授時。如果時間不能同步,設備之間數據傳輸就會產生誤差。

“井下500多米顯然無法接收衛星信號。為此,我們專門研發了井下5G基站網絡同步授時技術,精度為100納秒以下,也就是億分之一秒。”中國移動山西分公司能源行業5G技術總監呂樂說。

5G技術應用在生活中,更多的是下行需求。對於礦井而言,則是監測數據上傳量大、指令下傳量小。為此,創新聯盟將傳統大下載的上/下行2:8時隙比研發調整為大上傳3:1時隙比,單個基站上行峰值速率達到1100Mbps(兆比特每秒)以上,下行峰值速率達到300Mbps以上,滿足了工業上傳下控需求。

此外,創新聯盟研發了大功率分體式礦用5G BOOK基站和礦用大增益天饋,確保隻要通過兩個5G基站,就可以為煤礦一個最複雜的綜采工作麵提供完整、全麵、有效的5G網絡服務。

5G技術下井現在能做什麼?

“現在我正在小列車集控室,進風巷工作麵正常。”5月27日,新元公司跟班隊長郗書博在地下534米,“搭乘”5G網絡與井上總調度室進行視頻通話。

5G網絡因其顯著的性能優勢,革新著傳統井下作業模式。

井上看清井下——和4G網絡小於20Mbps的上行帶寬相比,新元公司5G專網具有超千兆上行帶寬,使單站擁有同時傳送50路以上4K高清畫麵的能力,結合視頻智能AI03manbetx 技術,讓技術人員“身臨其境”。

井上控製井下——相較於4G網絡、WIFI網絡大於50ms的時延,5G網絡小於20ms的低時延、快切換和抗幹擾、高可靠的能力,使遠程控製成為現實。

末端設備輕鬆“剪辮子”——借助5G網絡,職工可以輕鬆“剪”掉井下工業環網末端的設備通信線纜,同時方便移動設備。

井下萬物互聯、多網歸一、統一運算——5G網絡海量連接和大帶寬的特性,使井下每個係統一張網、信息互相隔離的情況成為過去。

陽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翟紅介紹,近年來,新元公司井下係統已減少操作人員321人。

5G技術未來還需要做什麼?

6月9日,陽煤集團與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簽署了5G+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化礦山建設企業技術標準框架協議,借助陽煤集團示範項目的原創和先發優勢,共同研究製定煤礦5G總體網絡框架、工業互聯網應用平台及相關技術要求標準

結合應用場景對5G網絡進行設計優化,深入推進各鏈條的“剪、看、控”能力,同樣是工作重點。

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副總經理陳豫蓉告訴記者,下一步,要提升5G網絡能力,開發通用5G網絡物聯網模組,實現現有設備“即插即用”;通過不斷升級VR高清視頻、熱成像、激光掃描、智能AI識別等技術,實現暗環境畫麵可見。

5G技術下井將推動煤炭產業鏈的巨大變革。但5G技術工業應用研發投入大,涉及領域廣,需要政府、行業、企業通力合作,成立更廣泛的技術應用聯盟,互有重點,互通有無,互相借鑒,擴大5G+智能煤礦產業生態圈。

“5G技術倒逼我們轉變思路,推動基於5G技術的設計理念變革,加強基於5G傳輸技術的煤礦設備及其智能控製係統的研發。”翟紅說。

注:詳細內容見 7月11日《中國煤炭報》四版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