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於我思
不知不覺今年的高考就結束了,回想自己距離高考的那一段時光恍然已十年有餘,在那往後的許多年裏,也受製於周圍人的話談持續關注著,但隨著年齡增長,近年來對高考的關注逐漸淡化,參與感日漸模糊,直至前些天隨口問了一下朋友才了解到早已變了新的考試模式。
的確,我自己是離高考越來越遠了,正是應了那句話,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高考已然是後生的事了。
高考過後,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這是定律。
作為我這種社會人士、旁觀者,更多關注的則是高考期間的各類花邊新聞: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第一天出紅色,叫開門紅;第二天穿綠色,叫一路綠燈;第三天穿灰色、黃色,叫走向輝煌;送考的媽媽一定要穿旗袍,旗開得勝;送考的爸爸一定要穿馬褂,馬道成功,有條件的還可以試著打一把印著向日葵的傘,爭取一舉奪魁。
從諸多社會表征中我們可以看出,高考對個人人生發展的重要。很多人會說,高考隻是人生中的一段,未來的人生還會有很多次的大考。但我想說,高考帶來的人生附加值是難能可貴、後期難以補回的,退一步說,能在人生第一個重要關頭取得好成績,考上一個好大學,無疑也是最好的,起碼是走在了多數人的前麵。
事實上,很大部分人是通過高考改變人生的,高考成績反映的不僅僅是多年文化知識的掌握成果,而更多的是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抗壓心態的積累。成績好的往往有兩類人,一類“假天才”,真正集態度和方法大成者,有端正的認識,良好的學習態度方法,明白該學什麼、該掌握什麼,並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去做,所表現出來的是同樣上廁所,他是跑著去、跑著回。另一類是“真天才”,在我們眼中玩得最嗨、不怎麼自習、上課也並非一味專注,其成績卻同樣可以出類拔萃,他們能很快掌握知識的要點、精髓,又或是天生記憶超群,學習對他們來說猶如過家家般輕鬆寫意,但態度好壞與否因人而異。
在我看來,“假天才”更具後期空間,為什麼這麼說?同樣是進入名校,麵對更加深層次的知識,難度成倍提升,光靠著天賦難以維繼“優秀”兩字,更多的需要實打實修煉。依靠前期的大量學習積聚了天賦的“假天才”們這時往往會持續保持高中時期的學習模式,按部就班,經過磨礪,他們麵對高強度、高難度的專業知識會更加從容、堅強,而反觀另一類天才,在用盡天賦之後,學習一旦開始吃力,缺乏韌性,受不了太大打擊,麵對大學的開放任性,心思也很難做到無雜念,他們往往就成為家長“大學就好耍了”的追捧著、信仰者、執行者,自律已悄然丟失。在經曆四年的沉澱後,最後考研的、頂著“優秀”畢業的多數正是那些大一時期看到的“笨”學生。
同樣,良好的態度定型後還會被帶入工作中,工作踏實、吃苦耐勞、知識牢固紮實不正是一個企業需求的嗎?
到了此時,各自人生前景已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