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棗礦蔣莊煤礦弘大公司裝備製造黨員先鋒崗:一片冰心在“創效”
一個先鋒崗、四名黨員,齊心協力、用匠心托舉“弘大智造”,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他們是帶領我們搏擊市場的主心骨,更是帶領我們創效增收的定盤星。”這個被工人們視作主心骨、定盤星的就是山東能源棗礦集團蔣莊煤礦弘大公司弘大公司裝備製造黨員創效先鋒崗。
提起這個崗,無人不豎起大拇指,該先鋒崗的四位崗員個個舉足輕重——廠長韓光海,鉚焊、機加工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副廠長張彪能文能武,先後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棗礦集團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稱號;黨員呂成亮是該廠有名的機電大拿;黨員孔凡德年輕有為、敢闖敢幹。在他們的帶領下,其主導優勢產品膠帶輸送機打造了6大類50餘個係列產品,客戶遍及山西、陝西、河北等地。
今年以來,麵對受新冠疫情影響,產銷量下降、效益下滑的實際,該先鋒崗堅持兩眼向內、以內拓外,在算細賬、控流程、挖內潛等方麵大做文章,在困難麵前,扛起了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算賬對比,推進增值提效
以往,液壓支架修複主要依靠外委,然而每棵支架的修複價格高達1萬元,引進激光熔覆設備後,他們大膽精化熔覆、研磨工藝,使熔覆每平方米節約260元, 一年下來,節約了材料、人工成本40餘萬元。
“我們一定要算清投入產出賬,自製與外委對比賬,招(投)標品成本核算賬,勒緊腰帶過日子,能自製的堅決不外委,精打細算過日子。”於是,一項又一項降本增效舉措在他們的精心謀劃下變為現實。
上托輥架、皮帶支腿衝壓件每年的采購額140萬元,通過對加工設備升級改造,僅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產品的自製加工,年節約采購成本40餘萬元。同時,他們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相繼完成了架管、車床專用中心架、等離子噴嘴等裝備及零部件的加工自製。
“購進一台車床專用中心架需5萬元,而我們自製一台僅花費6000元;等離子割嘴每月使用20餘件,每件110餘元,我們對廢舊割嘴焊接車削再加工,每件又可節約70元……”提起他們的降本“妙招”,張彪如數家珍。
嚴控流程,推進提質增效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而先鋒崗對質量管理的“叫真勁”那是出了名的,從每部裝備的設計、編程、焊接、成型、出廠檢驗等嚴把每道工藝關口,實行質量負責製、逆向追溯製,即使在噴漆過程中出現一丁點的起皮、出麻子現象,也從不馬虎湊乎,一律推倒重來。
今年四月份,他們接到了南京一家客戶的一批軸銷訂單,要求做發黑處理,然而發黑工藝是他們從未涉及的領域。為了滿足客戶需求,他們勇於挑戰自我,通過到網上了解相關知識、到周邊廠家學習,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試發黑成功。可是,在正式生產的過程中,出現了著色不均勻、短時間內脫色等問題,他們本著對客戶、對產品質量高度負責的態度,一次次推倒重來,嚴格控製發黑流程,最終實現了完全發黑,一經交貨,就受到了客戶的五星好評。
“功夫不負有心人,過硬的產品市場才是通向市場的敲門磚,通過這次合作,客戶對我們的產品及售後服務非常滿意,後期又多次追加了訂單。”黨員呂成亮說。
一部膠帶輸送機的加工流程,少說也得10來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對保證產品的質量都至關重要,麵對生產加工過程中的一道道“坎”,他們精益求精,對於質量問題,不做絲毫讓步,正是這種對質量近乎苛刻的追求,今年以來,他們銷售的16部成套裝備,全部實現了質量無差錯、用戶無投訴。
技術創新,推進節支創效
先鋒崗既是創收盈利“大戶”,也是原材料消耗“大戶”,按正常的生產計劃,每月僅鋼材一項就需要投入100餘萬元。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把材料費用降下來,4名黨員著實挖空了心思,最終他們以技術革新撬動了效益蛋糕。
以前,他們製造的膠帶輸送機滾筒都是市場購進,不僅到貨不及時,而且采購價格每噸高達13000元,韓光海組織人員對滾筒構造進行全麵“會診”,通過技術攻關,目前己實現了各類滾筒的全流程加工製造,成本每噸僅8000元。
孔凡德大膽創新、銳意攻關,在他的刻苦鑽研下,焊接機器人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現已實現皮帶機槽型托輥架、變頻器殼體等10餘個產品近30種型號的焊接工作,為公司效益提升創建了新的增長點。
同時,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主研發了高分子托輥、錨杆數控衝剪成型機、皮帶機縱梁自動鑽孔機等一大批創新項目,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