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無所有,何以給我安慰? ——“大同大不同”暑假社會實踐心得
我隻是想看看天空本來的樣子
我出生在一九九七年的山西大同,沒錯,就是那個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譽為中國“煤都”的地方。小孩子對能源、對環境並沒有什麼概念,隻記得在小時候的記憶裏,我看到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那時候並不懂什麼“藍天”,隻以為那帶著一點焦黃的色的灰,就是天空本來的模樣。
也許大家對大同這座城市並不熟知,但對生活必需品煤炭一定再熟悉不過。小時候課本上講:“在幾百萬年前的史前,大同地區是一片浩瀚無際的湖泊,史稱‘大同湖’。這裏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經過地殼運動,廣袤的原始森林變成了豐富的地下寶藏——煤炭。”課本上的描述對年幼的我似乎太過虛幻與遙遠,在我的記憶裏,沒有什麼湖泊青山,隻有開滿超載拉煤車的道路兩旁的楊樹葉上經常會撒下灰塵,而我和小夥伴們習以為常、無所知覺地在楊樹下玩耍,我們灰頭土臉地追著煤車跑,嬉笑打鬧中,各種花裏胡哨的衣裳,就成了幼時腦海裏那條路上最絢麗的明亮——這大概就是我至今仍喜歡花裏胡哨顏色衣服的原因吧!
與此同時,在大多數外地人的眼中,大同似乎也隻有煤炭了。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優勢,使大同市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與共和國同齡的大同煤礦於1949年8月成立,幾十年的風雨曆程,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企業發展之路。經過改革和專業化重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攀升,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但小孩子不懂經濟的增長和大人的煩憂,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漠然無覺中也漸漸有了“藍天”為什麼“不藍”的疑問。後來從書本、從電視上知道,別的地方的河灣的水可以是清澈的,別的地方的小山可以是蒼翠的,別的地方的空氣可以是帶著芬芳的而不是已經習慣了的嗆鼻的味道的,小少年的熾熱跳動的心,不知不覺也蒙上了一層煤灰色。
我隻是想看看天空本來的樣子。
天空一無所有,一碧如洗而已
一次次的抬頭仰望,我卻隻能漸漸在日複一日的循環之中習以為常。
可是,就在我接受現實、再習慣不過的時候,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大同會在挖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去不返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我再抬頭仰望的時候,我發現大同這座城市,似乎張開了朦朧惺忪的睡眼,散發出了不一樣的光。
那一日,我仰望天空:天空一無所有,一碧如洗而已。
可是這幅景象,卻讓人不禁熱淚盈眶:這就是“藍天”嗎?
我從沒見過這樣的天空。
小時候那個有“藍天”為什麼“不藍”疑問的孩子,現在有了新的疑問:天怎麼藍了呢?
“藍”是新的名片,這是我的家鄉
暑假的社會實踐,讓我找到了答案。
我去大同市城市規劃展覽館,了解了大同的曆史演變、文化保護、城市科學規劃、綠色崛起和城市未來規劃的新篇;我去大同古城,看到了08年開始修繕重建後的古城的古樸還原,見證著大同轉型發展的城牆予我濃濃的曆史代入感;我去恒安新區,一棟棟樓房、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智能電表、新的水管、天然氣以及氫能公交給予之前的棚戶區、沉陷區全新的改變;我去大同市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啟迪大同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大同未來能源館等大同新能源發展的代表地,去文瀛湖生態森林公園,看到了大同走綠色生態道路的成果,“大同藍”已經成為了大同的新名片。
時間追溯到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希望山西“不做煤老大,要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於是,“煤都”轉型,爭當能源革命“尖兵”成了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工作主題。大同在能源革命重大任務、政策支撐、專家智囊、體製機製等方麵進行重大破題,為實現轉型發展不懈努力,創新體製機製、搭建創新平台、推動實體項目落地,清潔能源供應基地、煤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接連建立,重磅打造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煤都”全速向“氫都”挺進……原來不知不覺間,大同正走出實實在在的步伐,積極踐行能源革命“尖兵”的神聖使命。
這是我的家鄉。
隨處可見的宣傳新能源的宣傳語,自己的全新能源科技園,全球首座熊貓外形光伏發電站,氫能等新興的可再生清潔能源……2019中國(大同)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暨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的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古都,共商能源革命大計,共謀綠色發展未來。如果說“洗白”的煤產業與“燙金”的旅遊業是大同起飛的兩翼,那麼正在蓬勃發展的氫能、風光電等新能源產業則是未來大同起飛的新“引擎”。山西大同這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正在逐步擺脫煤炭依賴,積極推廣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昔日的“煤都”正轉身今天的“氫都”,大同不僅迎來塞外旅遊的好風光,而且在新能源產業領域領略無限“風光”。
大同的未來,我無比期待。
這是我的家鄉。
天空一無所有,何以給我安慰?
我越來越喜歡抬頭仰望。
天空一無所有,一碧如洗而已。
天空一無所有,何以給我安慰?
我不知道。
我隻知道,這一碧如洗的色彩總是讓我熱淚盈眶。
這是我的家鄉,我擁有全新未來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