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記者的雨季采訪之行
“秦隊長您好,我是礦黨委宣傳部記者聞國慶,最近連陰雨,聽說你們在八采區地麵那邊排水作業條件很艱苦,部裏安排去報道一下,不起高調、不帶高帽,主要就是說說弟兄們怎麼幹的。”
“哦,國慶啊,行吧,等我安排一下,八點半來我們隊裏,到時候咱們一起去,來時記得穿上雨衣、雨鞋,這天山上的雨說不準啥時候就下過來了,山上空落落的,連個躲的地方都沒有。”山焦汾西柳灣煤礦開拓三隊隊長秦豔峰在電話裏說道。
得到可以采訪的消息後,我準備好了采訪設備,還特意把攝像機套上了防雨罩,換好雨衣、雨鞋就去開拓三隊隊部裏等著了。
過了一小會兒,秦隊長來了,走的時候他招呼隨行人員帶了一把洋鎬,當時我還納悶,不是去山上看排水嗎,帶洋鎬幹什麼用。
出發了,大約10分鍾的車程,我們到了山下,正準備上山時,遠遠的就看到了前麵一輛白色車停在了路中間。經過上前詢問後得知是因為昨夜雨太大,衝出了一道水溝,前車輪直接陷進去了,空轉著出不來。隻見秦隊長從車後備箱拿出洋鎬,熟練的刨著車輪下的碎石頭,我才恍然明白這把洋鎬的重要性。
這時恰巧後麵也來了輛車,黨委書記喬玉星和黨委辦、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從車上下來了,原來因為下雨天不放心,要上山看看。於是他現場協調大家一起推車,經過近10分鍾的努力,車脫困了,我們擔心車輛安全,就把車放在了山下,沒有繼續往上開。
上山的路徒步走著是艱難的,由於昨天下了雨的關係,路上滿是泥,還有被雨水衝刷過留下大大小小溝壑混著泥水和砂石流淌著;隨處可見的被衝下來的石塊橫在路的中央,跌跌撞撞的走了大約十多分鍾,終於到了排水點。
離得老遠,就看到了一把傘倒扣著丟在了滿是泥巴的地上,往前走了走,看見一個師傅在電氣開關前蹲著操作著,後背都已經讓雨淋得濕透了。當我詢問到為什麼不打傘時,已經三十多年工齡的趙連清說:“我參加工作時間長,處理突發情況經驗相對豐富些,隊長信任我,就讓我在這排水,剛才水泵突然不工作了,也就顧不上打傘了,先排除故障,再說現在的雨還在下,水位不停的漲,水泵可停不得!”
黨委書記喬玉星看到現場水位不斷上漲,電氣開關有被淹沒的可能後,立即打電話聯係生產調度、機電科、汽運隊等單位,安排人員對受水害威脅的設備進行上移。現場等了十多分鍾,相關單位的人員都到位了,將設備移在了更高一點的平台上。
雨下的越來越大了,我接到了新的采訪任務,這時碰巧有台剛才來清理沿路障礙的裝載機幹完活準備下山了,這是我第一次坐在了油桶做成的“副駕駛座位”上,左手護著設備,右手扶著門保持著平衡,坐上車下了山。
山上的排水情況怎麼樣,我打算明天再上來看看。
大雨下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終於停了,我作為值班記者參加了礦生產調度的早調會,基於前一天的“經驗”,我提前穿上了雨鞋。
會上,礦長再次強調了排水工作的重要性,並安排生產礦長盯在現場,協調各單位進行排水工作。
早調會結束後,我和生產礦長一行再次向山頂進發。
來到山上,第一感覺就是水漲得太快了,昨天放開關的位置已經讓水淹了,現在隻能看見幾株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野草在水麵上露著。環顧四周,從周圍山體中流出的水形成了一道道“小瀑布”,不斷通過地麵流向中間的積水區。
補水量很大,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增加一台水泵,加大排水量。生產礦長立即協調到場的各單位人員開動。機電科的工作人員重新對排水電纜線路進行了檢修;掘進一隊職工三五一組對新增加的排水管路進行鋪設;開三隊的弟兄們穿上了像“鎧甲”一樣的潛水衣,在裝載機的配合在下到水裏將泵體與管路進行對接……現場工作一片火熱!
上午10點來鍾,武裝保衛科工作人員搭起了一頂應急帳篷,並插上了一麵鮮紅的黨旗。
12點多的時候,地方政府領導和礦黨政一行來到排水點,現場了解排水情況,在路過帳篷時,進入內部查看了工作人員居住條件,詢問了他們吃飯與喝水是怎麼解決的。
晚上9點多,我接到了開拓三隊隊長秦豔峰從現場發來的一段小視頻,畫麵裏排水師傅高興的說,三個排水管都是滿管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