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與“創”碰撞出新氣象新希望——龍煤集團七台河礦業公司深化改革紀實
“從7月1日開始,七台河礦業公司正式對我廠停止供煤,幾天不生產,幹部、職工感覺像天塌了一樣。我們不理解,我們也是‘孩子’,幹嘛把我們推了出來?”龍煤集團七台河礦業公司新選廠生產科技術員劉曉會說。
劉曉會所說的停止供煤,是指七台河礦業公司把原煤入洗量調劑給其他選煤廠,讓新選廠自己外購原煤入洗。
推行“五自”經營
雖然七台河礦業公司在加快輔業單位改革中並不是簡單粗暴的“斷奶絕糧”,而是既給政策又給壓力,扶上馬送一程,但是劉曉會的困惑,在剛剛納入“五自”經營的實業發展中心和新選廠職工心中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五自”經營是啥,職工很模糊。針對這種情況,七台河礦業公司將轉變觀念作為切入口,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員的情況、期望和要求,因人製宜地開展思想工作,在班前會上向職工講清“五自”經營就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和職工說透改革的目的是闖出一條創效之路,以此安撫幹部職工的不安情緒,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經營機製轉變了,我們必須由在家等活幹,轉為到市場找活幹。與以往不一樣的是,為了保證本部生產和外部工程兩不誤,找活幹的人員以基層車間主任、副主任、技術員為主,管理人員以工人的身份出去包活幹。”新選廠機修車間孫雙順說。
就這樣,新選廠的“五自”經營,在“闖”中蹣跚起步:廠黨政領導既當司機又當采樣工,各帶一支隊伍,分片負責摸清黑龍江省4座煤城的主要礦井情況,以最快速度開拓原煤采購市場。七台河礦業公司積極溝通協調,大力支持新選廠依靠自身技術優勢走創業的路、掙市場的錢。
借助矸石再選係統改造這個平台,前不久新選廠成功承包了雞西礦業公司新發煤礦的矸石再選係統改造工程,陸續還有5個廠也同時進行改造,總工程合同價值超過1000萬元。
從最初對改革的恐懼、慌亂到接受、適應改革,新選人隻用了30天。
向改革要活力
6月11日,七台河礦業公司深化“三項製度”改革,推進合攤並點,減少機構人員,取消桃山煤礦、東風煤礦、富強選煤廠3個留守單位,成立了實業發展中心,將新強煤礦交由實業發展中心托管,減少二級虧損單位3個。
“為了給實業發展中心減負,公司把離退休人員、工私傷人員全部劃歸社保中心統一管理,讓實業發展中心在轉型發展中輕裝上陣。”七台河礦業公司總會計師劉維成說。
實業發展中心成立以來,4個項目進展十分順利。其中,新強拆修廠通過修舊利廢、自製加工等方式,使堆放在設備租賃站、物資供應部的報廢物資變廢為寶,在“創”中找到了降本增效新路徑。僅2個月時間,新強拆修廠就生產出總價值52萬餘元的產品,實現了預期目標,促進了企業增效、職工增收。
除了實業發展中心外,新選廠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新選廠洗煤主業采購外部小井煤2.16萬噸,采購新鐵礦剩餘產能2.1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686萬元,噸煤效益74元,創效322萬元;加工製造產業實現產值81萬元,創效12萬元,交上了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績單。
實業發展中心和新選廠的改革實踐,讓在困境中跋涉的改革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新選廠職工從不理解到看到希望,實業發展中心明確了“謀項目、闖市場、創效益”的工作任務,8個規劃項目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向內挖潛力、向內要活力。截至目前,七台河礦業公司清理不合理用工1355人,新招井下工人320人,3個技改煤礦減少富餘人員186人,優化了人力資源結構;完善了內部市場化信息係統模塊管理功能,推行全員崗位職責量化考核,推進了內部市場化管理向縱深發展;成立了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和礦區職工家屬供電移交專班,推進2項移交工作,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為改革脫困贏取了時間、拓展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