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鬥中感受幸福 陝煤集團陝北礦業公司北移建設者的故事
在奮鬥中感受幸福
陝煤集團陝北礦業公司北移建設者的故事
2005年,陝煤集團抓住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機遇,提出“穩定渭北、壯大彬黃、做強陝北”戰略號召。一大批陝煤集團職工放棄關中地區優越舒適的工作生活條件,來到陝北,在毛烏素沙漠腹地,建成了一批大型煤炭和煤化工項目,使陝煤集團成功實現了戰略北移。
2018年至2019年,陝北礦業累計生產原煤1.37億噸,營業收入452億元,獲得包括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在內的163項省部級以上榮譽。職工也在工作中成就自我。
坐了一夜火車,迎接的卻是滿天黃沙
檸條塔礦業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建文是最早一批到陝北的建設者之一。
2006年6月,王建文從西安出發,一路北上,來到神木縣一個叫瓷窯塔的小山村。坐了一夜的火車,迎接王建文和同事的不是清晨的和煦陽光,而是滿天黃沙。下了火車,他們又坐上了汽車,經過1個多小時的山路行駛,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檸條塔煤礦建設現場。
剛一下車,同事小趙望著遠處光禿禿的荒山和近處低矮的簡易工棚,麵露苦澀地問王建文:“我們真能在這兒建設一座現代化大型煤礦?”“能,肯定能,隻要我們紮根下來。”王建文說。
不過簡陋的生活條件和極端的自然環境還是給王建文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下雷陣雨,風一下就把八間彩鋼房吹到溝裏了,一排臨建房和幾十米的磚牆全被吹倒了。”王建文說,“刮風時,在工地吃飯,要用塑料袋套著碗。”
2007年冬天,剛組建不久的掘進隊駐在去北風井的路邊。一場大雪下了三天,把路都封了。縣城不讓車出城,山上項目部的食物快沒了。沒辦法,他們隻好請求神木縣破例放行。他們給車輪胎捆上防滑鏈,花了多半天才從縣城把米、麵、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運到項目部。
雖說條件艱苦,但這兒對於王建文等陝煤北移人來說,還是充滿了誘惑:有世界最好的煤炭資源和開采條件、先進裝備、技術和管理,是放飛夢想的地方。
在這兒,王建文先後主持、參與、組織的科技創新項目超過1000項,為陝北礦業檸條塔公司創效4.5億多元。
在王建文的創新成果中,最突出的是組織實施了厚煤層“110—N00”工法工業應用項目。
以前,中國煤炭開采一直沿用“121”工法,配套的巷道掘進費用很高,安全管理壓力更大,留設的大量煤柱造成了資源浪費。陝北礦業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團隊合作的“110—N00”工法解決了這些問題。
麵對新理論、新技術,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王建文與何滿潮團隊一起攻堅克難,累計開展頂板支護、頂板切縫參數等現場研究試驗23項;召開專題論證會43次,組織召開現場會50餘次;累計完成新裝備主要優化45項、細節優化150餘項。
“110—N00”工法實現了采區內無順槽掘進、無煤柱的采留一體化和連續安全生產,被編入《中國製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
王建文也因此獲得了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當家裏的事情照顧不上,工作上又遇到諸多困難時,王建文有過後悔。但隨著企業發展越來越好,職工工作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當初遇到的很多問題已解決,他就“覺得自己的奮鬥和付出變得有意義”,在奮鬥中感受幸福。
現在,走進陝煤集團陝北礦業所屬企業,廣場、花園、職工書屋等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職工工作生活環境已經成為榆林市乃至陝西省的標杆。
作業條件好起來,職工更體麵地工作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陝煤集團陝北礦業公司下屬企業韓家灣煤炭公司。
在陝北,相比而言,韓家灣煤炭公司井下地質條件、煤炭賦存較差,再加上礦井服務時限長,企業發展進入瓶頸。如何打破瓶頸,實現新的發展?“110工法”+智能化開采提供了解決方案。
姚勝卿所在的綜采隊承擔著該項目現場實施的任務。““110工法”和智能化開采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新技術,要將兩者合二為一,難度很大。”姚勝卿說。
為此,他們從隊伍的組建入手,通過公開競聘,組建了智能化綜采工作麵大學生班組。他們通過係統培訓,確保班組每一名成員都掌握“110工法”和智能化開采技術規範、操作要領。2020年4月5日,首個“110工法”智能化工作麵聯合試運轉成功。
“初采初放期間,設備磨合期故障多,職工對切頂留巷工序不熟,工作麵推進困難重重。”姚勝卿說。那段時間,姚勝卿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特別是遇到困難、進行到關鍵環節時,他不盯在現場,不放心。
目前,該工作麵初采初放工作已順利完成,並向前推采了120餘米。
對姚勝卿來說,幸福就是“運用新技術,讓作業條件好起來,更體麵地工作。”
開發與保護並重,黑色煤炭“綠”起來
建設初期,陝北礦業就秉承“開發與保護並重”理念。姬文龍就是這一理念的具體踐行者之一。
姬文龍是陝煤集團陝北礦業公司生態環保部經理,負責立體生態修複治理項目的研究和實施工作。該項目聚焦陝北煤礦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及生態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致力於構建以綠色充填開采、煤炭分質分級、生態農業為支撐的生態立體產業體係,推進三大產深度融合,建成生態與產業、產業之間良性協調發展的綠色協調型礦區。
“隨著立體式生態修複的深入推進,我們探索形成了土地流轉、農戶合作、專業公司三種土地治理模式以及‘種—養—菌—肥’綠色農業技術體係、‘經濟林業+綠化林業’循環經濟生產體係。”姬文龍介紹。
麵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姬文龍和同事們始終相信,這項技術在不久將來可以使企業和百姓共同受益。
對姬文龍來說,幸福就是“改變人們對煤炭開采的刻板印象,讓黑色煤炭‘綠’起來。”(譚學超 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