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靈變:再回南巷
再回南巷
再回南巷還是有些興奮的,一半是童年的曾經和過往;一半亦是機緣成就心懷希望的。
久居礦山,“熟悉”反而成了不願出門遠足的緣故。
兩渡南巷,是我童年求學時常要經過的一條近路。南巷一端是一塊豔陽高照的打麥場,巷子的另一端是鎮小學,遠一些連著礦井口。路經南巷,“高宅深院”的八卦院門外,夏天常有端著飯碗在此吃飯拉呱家常的三三倆倆的男女老少、不外一些窩頭、酸菜、幹麵紅薯,也是吃得頗有滋味;入夜,跑到村大隊場子,像泥鰍一樣擠進人群到大幕前去看電影《賽虎》,演的是有犀利眼睛、鋒利爪子的一隻聰明獵犬,大約是戰鬥片;六月份收了麥子,火辣辣的陽光灑在麥場,和小夥伴途徑麥場總要賴在麥秸垛上翻跟鬥、捉迷藏、即便看麥場的大爺追攆嗬斥,也要伺機在旁邊玩會兒跳皮筋,故因放學晚歸常常引得父母打罵。寒冬落雪,經過蜿蜒曲折的南巷,緊握“手把電”的幾個夥伴相跟去上學,偶爾的幾聲雞鳴狗吠,也能嚇的一幫孩子“哧溜哧溜地一路跌坎兒著”到學校......
文學采風,成為再回南巷的理由。
何澤慧院士紀念館座就坐落在她的祖籍——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兩渡鎮兩渡村,即,今天的兩渡南巷,紀念館依花果山而建,位於兩渡小學校區東南位置;花果山頗似小型號的“布達拉宮”威嚴聳立做了南巷溫暖的“靠背”,守望著兩渡的曆史和繁華。
何澤慧先生是中國第一個科學院的女院士,是我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的夫人,兩人被譽為“中國的居裏夫婦”,何澤慧出生在堪稱簪纓世家的名門望族,清朝三百年,這個家族出過15名進士,29名舉人,山西人講話“無何不開科”。隨行向導說:當年何澤慧先生還回到兩渡何氏老宅參觀,老先生非常簡樸,穿粗布衣裳,普通球鞋......
秋風清掃夏日的蔥蘢、熱烈,汾西礦業文學采風隊一眾30餘人徜徉在在何氏舊居老巷裏,清冽的陽光撒在濕淨的水泥路麵,涼甜的空氣好不舒爽......攝影攝像設備不時穿梭在遊走的人群裏,捕捉逝去的歲月崢嶸。
怎生成了這般模樣?這還是先前印象裏“高高身板”的八卦院麼,陰冷、潮濕,濕漉漉的,磚石坍塌零落、荒草蔓延“占地為王”,單人獨自進門有點逼仄,前院裏,三麵合圍挺立著幾孔窯洞如幹瘦老叟風燭殘年,一扇門半開著,懶散地搭著厚重的粗布門簾;拐個彎穿過一段低窄巷子進入後院,地形地勢較為開闊,兩層格局的窯洞樓層於“衣衫襤褸”中透漏著古樸風格,油漆斑駁的門頭上紅底燙金字的“新春大吉”對聯“腦兒”尚未褪去色彩,半院子半人高的荒草宛如忠誠的衛士無悔地守護著何家老宅的幽深與寧靜......
邊走邊看,走過南巷樓院、上南院、下西院......時有近旁住家戶掀起簾子,探出頭來,一臉疑惑,詢問著,一些老人前來主動解釋著,做起義務向導來。據說當年慈禧西行至靈石兩渡何宅老院,吃的是穀壘、和和飯,回宮後常教禦廚做給她吃,此後,慈禧太後喜歡吃靈石兩渡何家“穀壘”、“和和飯”的趣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何氏家族古有文仕登科為宦,近有名家科學報國,他們是兩渡水土孕育的精華,兩渡的風景,也因更多優秀的人物而蘊藏靈氣。
新房子、老宅院,一路上間或高樓大院、偶遇車輛穿梭。花果山下花果盛,南巷老宅人情濃。南巷,承載了兩渡人的許多故事和夢想。采風隊伍一路走走停停,停停看看,來到一座破舊老院,老屋早已無人居住,裂痕爬上了門麵,牆角密織了蛛網,雜草萋萋模糊了小徑、綠植籠窗遮蔽了陽光,灰白窗欞紙掙破歲月,訴說著老院的滄桑。倒是院子裏茂盛的鋸齒草不時牽扯著褲腳,宛如人們合影拍照的高漲熱情......
原來,這裏是“汾西礦業籌備處舊址!”同行的采風老師述說著當年老父親一行人和汾西首批建設者居住於此的創業往事,當時,兩渡礦的前身是義棠煤業籌備處,兩渡和富家灘聯合成立了汾西礦務局!兩渡人熱情好客,來往出入街巷,對礦山人多有照顧;礦山建設者躊躇滿誌、意氣奮發......
一木之生,必探其本,一水之發,必溯其源。稱其偉而探其源,溯其源而歎其偉。原來,原來兩渡也同富家灘一樣是汾西礦業的發源地,(富家灘因資源枯竭人員分流)汾西因老礦奠基而發展輝煌,老礦因汾西健碩而發展壯大!時光仿佛穿越到20世紀50年代那令人熱血沸騰的年代,深深的窯洞盛放著一屋子青春的談笑和理想......
原來曆史不單是口口相傳,曆史該是開路人擼袖提刀,衝鋒陷陣的果敢足跡,曆史該是文人墨客縱情提筆,精描細繪的深刻印記。再回南巷,如同穿過這時光隧道,一邊是風蝕的青磚如石磨碾壓日子的稀鬆細碎;一邊如禾穀生長日複一日的忙碌抽穗拔節,在有破立有立、在複古與現代的迥異風格中如鏡頭閃過自由切換。
這頗具傳奇的何家老屋嗬!這濃厚深邃的礦山曆史哦!
不知租住於何家老宅的鄉村女教師——我的同學雲彩妹妹是否忘了當年出嫁礦區帥小夥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響?大約也做了有20多年的媽媽?
不知如今就職於上海大都市的圓臉大眼睛姑娘是否還記得當年在門前石獅墩上爬上爬下的歡暢,是否還記得她的何家老宅?
幽幽的南巷,如同一位形銷骨立老者手下重洗的麻將牌,在一次次啪啦啦的推倒壘建中變得愈發開放包容,趨向完美和新生。
回顧曆史、承續未來,在回顧思考中舉棋若定,布局謀篇;在接續未來中奮力開拓,砥礪前行。且看“機器轟鳴烏金奔湧”與“春種秋收黃土輕揚”同屏共頻的迷人景象!
鎮礦相連,因緣際會和合而生,雖幾經波折、幾易起名,如今被冠之以“兩渡煤業”之名的礦井又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2號煤智采、崔家溝汙水處理回收利用,踐行“兩山”理念,礦山,吸引了央視、山西衛視等媒體關注的目光......
功崇惟誌,業廣惟勤,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有企地對接的融合共進,有團結一致的幹部職工、有求真務實的管理態度,兩渡煤業終會迎來更加明亮和久遠的未來!
(單位:汾西礦業兩渡煤業公司 康靈變)
(備注:巷讀音HUO,四聲,兩渡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