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建莊礦業:潤物無聲揚清風
蒲白建莊礦業:潤物無聲揚清風
“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一破,汙穢盡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家風建設問題。他強調:“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注重家風建設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必修課,作為一名基層管理人員,對黨員幹部家庭的家風建設有著更多的體會和感觸。
村支書爺爺的口頭禪:不拿不貪走正道
爺爺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村裏的支書,聽父親講,爺爺一生清貧,是村子裏有口皆碑的“熱心腸”,村子裏紅白喜事他一定是衝在最前麵的,忙的常常回不了家,為此奶奶總和爺爺吵架,可是每次吵完架後,爺爺又去忙村子裏的事情,忙著給村民們幫忙幹活,排憂解難。父親兄弟們多,忍饑挨餓也是常有之事,兄弟幾個,就數父親個性最強,十幾歲的父親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爺爺每天的辛苦忙碌換來的卻是自己家中的清貧,甚至和爺爺大動幹戈,不明白為什麼爺爺不給自己的兒女創造好的生活,為什麼什麼好事都是先考慮別人。
爺爺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是千方百計的為村裏的街坊鄰居著想,他說:“不管什麼事要先別人後自己,當娃娃的要從小走正道,不能走彎路,不能因為你的父親是村支書,就為自己家人圖方便!”“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貪公家一分一毫”是爺爺說過的最多的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爺爺當村支書的十幾年,別人家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房子慢慢由土房變成了磚房子,由黃麵饃饃吃上了白麵饃饃,唯獨爺爺家,依舊貧窮,奶奶經常因為糧食問題發愁,父親和他的弟弟不得不背井離鄉,走上打工之路。
父親的忠告和教誨:心存戒懼守底線
年輕時的父親,提起爺爺一肚子怨氣,怨恨他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力謀求私利,怨恨他沒有讓子女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身為人父,他才漸漸理解了爺爺的良苦用心,父親說曾經的自己年少輕狂,對爺爺的行為不能感同身受,其實那是一位父親留給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所謂的幸福生活不是用金錢衡量,不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謀求一己之私,更不是用權力和金錢膨脹自己的私欲。爺爺的正直、熱情,尤其是身為村幹部的好作風,是幹幹淨淨做事、清清爽爽做人的表率,是擔當作為、一心為民的表率,是信念堅定、清正廉潔的表率。
父親正直善良,樂於助人,這點像極了爺爺。因為文化水平的原因未能走向仕途,但作為人民群眾中的一份子,對如何為人民辦實事上他有著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他也積極參與村裏的大事小事和民主決策,被村民推選為村委會委員,他覺得非常自豪和光榮。靠著勤勞持家、艱苦奮鬥的作風,家裏的日子走在了全村的前列,街坊鄰居紛紛豎起大拇指,父親感慨萬千,從全村最窮奮鬥到現在,每次重溫過往歲月都是“一把辛酸淚!”但是沒有苦哪有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父親常常為我們講爺爺的故事,我知道,他是刻意強調給我聽,讓我心存敬畏,時時刻刻守住底線,不越紅線,“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貪公家一分一毫”,這句話永遠刻在我的心裏,永遠不會動搖。
我的感言:讓良好家風代代相傳
不惑之年的我,走上管理崗位也有很多年,這些年,我一直用廉潔之心滋養初心,努力踐行自己的使命,以爺爺為榜樣,牢記父親的殷殷囑托, 正是他們的言傳身教和諄諄教誨,使我在前行的路上能夠牢牢的把穩舵盤,不會迷失方向。都說家庭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代又一代,我也要像爺爺和父親一樣,將“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貪公家一分一毫”這句箴言刻在兒子心裏,讓良好的家風同樣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的兒子,不僅要傳承優良的家風,還要勉勵他慎始如初、慎終如始,鞭策自己牢記初心,砥礪前行,給兒子樹好榜樣,為家庭當好標杆,讓良好家風代代相傳。
蒲白建莊礦業:趙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