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蒲白建新煤化:儉以養德

作者:曲秀榮 2020-09-05 10:19 來源:蒲白建新煤化

蒲白建新煤化:儉以養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隻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隻準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從以上典籍中記載古聖先賢的事跡和言行看,節儉從我們文化的源頭就已經成為一種高尚的德行。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中,某種行為或者現象一旦被賦予倫理道德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就具備了被尊崇的道義力量。

於是,在祖祖輩輩的生活中,節儉成為每個受過教育的人必須具備的品德。這種品德的體現,往往是從珍惜一粒米、一縷麻開始。因此,我們看到有太多的家風家訓、治家格言裏有著這樣的表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司馬光《訓儉示康》);“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朱子家訓》)。

也許有些人會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此刻人們富裕了,就應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鍾。這時候我們再來回顧“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其中的飽滿與厚重。

古人雲:“曆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務必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蒲白建新煤化 曲秀榮)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