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從“加油”議“金秋助學”
清嘉慶朝,知縣張瑛為官三十餘載,敬學重教。每到午夜交更,便派兩名差役挑著桐油簍巡城。若見哪戶人家有人在挑燈夜讀,便添一勺燈油,並送上鼓勵,這就是“加油”典故的由來。
古人讀書苦、開銷大。靜夜讀書要消耗不少燈油,日積月累,貧寒人家很難負擔更多油費。張瑛係苦讀出身、曆史評價公正清廉,自然懂得苦讀之艱難和民間之疾苦,從政後體察民情,細節上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在凝聚民心、教育教化上做出了貢獻。
看到這個典故,筆者不由的想到了目前公司上下正在開展的“金秋助學”活動,在日趨嚴峻的煤炭形勢下,上級黨委、工會能積極籌措資金,連續多年不間斷的推進這項活動。這不單單是崇尚傳統美德、凝聚奉獻愛心的“親情工程”,更是企業“保民生、穩大局、築和諧、促發展”的責任擔當。
個人是小家,企業是大家。毛主席也曾所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正是如此,河南能源每一個企業把職工子女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在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傳統理念中,多年來如一日的推進“助學”活動,確保不讓一名職工子女因經濟困難而輟學,難能可貴。
“金秋助學”是企業的暖心工程。經濟形勢嚴峻,大家有目共睹,也許有個別的這樣那樣牢騷、報怨現象,但我們一線的職工同誌們,依然堅守在現場頭麵,揚鎬攉鍁、揮汗如雨,有苦吞下去、有淚咽下去、有氣壓下去,有困難在同舟共濟的互助中頂上去,為的是衝破嚴冬,迎接春天。此時,“金秋助學”的開展,正是高度重視扶貧濟困的載體,在嚴峻形勢下解決困難職工後顧之憂的具體體現。有句俗話說的話“頭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因為大學是改變命運的,因為通過大學,我們礦工的下一代才會收獲頗豐,學到無數寶貴經驗早日成才。通過“金秋助學”的雪中送炭,正是給廣大礦工嚴冬送暖,讓我們的子弟以優異的成績的學成歸來後,來感恩父母、回報父母;感恩企業,回報企業;感恩培養,回報國家。——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金秋助學”是企業的聚力工程。因為有尊重,職工就有幹勁。從企業的角度上而言,開展“金秋助學”活動是組織關愛職工、彰顯團隊戰鬥力的人性化管理之舉。何為敬畏,在經營管理中,人不怕幹則怕敬。大家在尊重與感恩的氛圍裏工作,才發揮更大的潛質,才能夠用更激昂的熱情回報關愛。站在人才戰略的高度看,“金秋助學”不僅僅圓了貧困家庭學子的讀書夢,也是將愛心和責任,在這些未來的人才中進行了更好的傳遞和順延。愛出者愛返。廣大學子在步入社會後,將用“愛、孝、感恩和擔當”,做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傳承人,為社會繁榮、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
“金秋助學”是企業的安全工程。在活動推進過程中,要精準做好調查摸底工作,並對困難職工子女的高考情況逐級審核,嚴格把關,力求達到學生考試成績清、家庭收入清、困難狀況清的“三清”目標,確保不漏一人。每位職工申請人日常生產很累、很忙、工作很繁瑣,甚至文化水平低,這就要求我們經辦人員必須加強耐心細致的服務精細度和服務水平,從個人申請、填報資料、證明材料等方麵,在具體幫扶過程中提升工作效率,小到一張複印件,大到審核上報、救助金發放領取等,確保每一個程序依法、規範、合理、合情,用踏踏實實實的工作作風,消除他們在辦理過程中的後顧之憂,使職工群眾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產之中,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劉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