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中秋話月
中秋話月
十裏丹桂飄香,千山層林盡染。中秋月滿,又是一年佳節至。
詩人對月亮總有一種特別的偏愛和情愫,月亮是文人們宣泄情感的代名詞,也是生命的一種折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筆下的月亮是皎潔明亮的,帶給人一種時間上的穿梭感,恰恰是因為這一輪明月,今人與古人產生了一種共鳴。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唐朝李樸心中的月亮則是大氣磅礴,空間上的張力令人神往。“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樣的月亮是動態的,仿佛也有了和人一樣的思想與情感。蘇軾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豁達而通透。縱使命運多舛,他也能活得瀟灑恣意。你看,月亮的陰晴圓缺,人生的悲歡離合,人世的滄海桑田,這些在他的眼裏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他又何須在意人生的順逆與否呢?永恒的是天上的月,變換的總是我們這些月下的芸芸眾生。
年輕的我們背起行囊,不畏艱難險阻,奔向詩和遠方。走著走著,卻發現故鄉的那輪明月在心中變的愈發清晰和明亮,那原本略帶淒清的月光,竟也變的溫暖起來。一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道出了千百年來,多少遊子心靈深處的聲音。世上原本沒有故鄉,隻因為有了他鄉。霧霾和密集的樓群阻擋了仰望星空的目光,滿天的繁星看不到了,月亮也是黯淡而朦朧。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忘記了初衷,少了許多簡單的快樂。月餅的包裝是越來越有檔次,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可是卻沒有了那種令人懷念的兒時味道。所以在努力追逐的過程中,我們偶爾也需要停下腳步,給心靈找一處棲息的地方。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中秋是團圓的時刻。屋外樹葉開始泛黃,這是為了來年的新生。節日不僅是為了懷念,更是為了新的開始。今宵月色應如水,為每一位回家團聚的人帶去祝福和光亮。
(蒲白西固煤業: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