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時節如何養生
今年10月8日是寒露。寒露時節是深秋的開始,天氣越來越冷,那麼寒露節氣如何養生呢?“寒露腳不露”,寒露養生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飲食要防燥養胃……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幹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寒露時氣溫比白露時更低,露水冷近結霜。寒露時節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幹燥,皺紋增多,口幹咽燥,幹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少吃辛辣刺激、熏烤類食品,多吃益胃生津的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幹裂。寒露養生要注意一下八點:
1、調節情緒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於煩躁或悲愁傷感,特別是身臨花木凋零,秋風蕭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生以調達情誌、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首要。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裏,外出觀賞風景,喜悅溢於言表,可使憂鬱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樂趣。
2、調養起居
秋季晝熱夜涼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為了提高人體在冬天的禦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們,應特別進行秋季鍛煉,保證機體順利地從夏熱與秋涼“接軌”,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另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3、調節飲食
遵循季節變換的規律,科學進食,由內而外地調養,這就是食療的功效。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的食欲普遍增強,此時千萬記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傷及腸胃。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吃蔥、薑、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廣柑、山楂、新鮮蔬菜、酸味食品;多補充水分,多吃水果與綠葉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4、調護運動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幹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這不但是在進行“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充分的準備。此外,郊遊登山是一項適宜秋季的鍛煉項目,不僅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髒的收縮力增大。
5、調節濕度
秋季空氣中的濕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易使人皮膚幹裂,毛發也易脫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濕度,並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6、中藥調護
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製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如果出現皮膚與口角幹燥、口舌生瘡、咳嗽、毛發脫落等,即“秋燥”現象,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的補品或藥粥。如沙參、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
7、掃除抑鬱
秋季,抑鬱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由於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淒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因此,在深秋時節,人們需保持良好心態,宣泄積鬱之情,因勢利導,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
8、出門泡個熱水腳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前後要注重足部的保暖,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了,以防“寒從足生”。由於兩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腳部受涼,特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係統疾病發作。
寒露時節出行前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熱水泡個腳。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