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故鄉
月上柳梢,又是一年秋收時節,細數我離家已多年,每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回想起自己的家鄉來,如果說我的心是一隻被放飛的鴿子,那溫暖我的窩一定是我的故鄉。
我的家鄉坐落在黃河邊上,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陝北人,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橫臥我們村中,把我們村子給分成了南北走向的兩條溝。兩條溝在相對應的位置上,各有一個泉眼,會流出一股清泉,這兩股泉水就是我們的飲用水,為此我們家鄉還有一段順口溜——“袁家溝,溝對溝,兩條小溪當溝流,四百人口住兩頭”。我雖然離家多年,但我時不時的還能哼出來,可能這段順口溜早和那股泉水一起流入到了我的生命裏。
因為小溪一年四季都不枯竭,所以被村民稱為“常流水”。所謂一方水土養育著一方人,袁家溝人傑地靈,1936年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還在我們那裏住了16個晝夜,那首雄視千古、氣吞山河的《沁園春·雪》,就是毛主席在偵察東征地形時,觸景生情,回到袁家溝土窯洞後一氣嗬成寫出的。
我們那原先盛產大棗,大棗也是遠銷各個地方,它給我們那的人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可以說我們那以前的經濟來源幾乎是那一座座的棗山。秋天一到,紅彤彤的大棗掛滿枝頭遠遠看上去像一串串紅色的瑪瑙在小綠葉間,摘一個送到嘴裏是那樣的香甜。小的時候每到收棗時節,大人小孩兒們便會齊上陣。那時候雖然很辛苦、但是很快樂,歡樂的場景就是現在想想仍舊曆曆在目。大人們摘高處,我們小孩子個小就緊著低處去摘,兩個人為一組,一人撐著袋子,一人去棗樹上摘紅棗,可是現在像這樣的氛圍再也見不到了!
我很懷念那個時候,那個時候家鄉的山是那麼美,水是那麼清,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有一起歡樂玩耍的小夥伴,即使吵架了沒一會兒就能和好,還有每到中午父母站在家門口不遠處大聲喊我們回家吃飯的聲音縈繞在山穀間。
這次我回去發現沒有人營務大棗了,村子裏人也變的少了,幾乎就那麼三三兩兩的人在街道上轉悠,並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現在大家為了生存,有體力的都紛紛出去打工去了,人也沒有以前的多了,家裏的院落也漸漸地沒有了人氣,變的空空蕩蕩了起來。曾經種滿棗樹的山,現在也是漫山遍野的長滿了雜草,當我看到曾經那麼紅火的地方,如今變的如此荒涼,我的內心一陣酸楚。每當聽到老人們談及村中往事,離鄉多年的我內心總是五味雜陳。這裏每個角落都曾留下過我的身影,曾經那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也時不時的出現在我的眼前,每每想起這些,淚水總是不自覺間模糊了我的雙眼。
故鄉是每個人心裏最柔軟的地方,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淡忘掉的地方。故鄉啊,我永遠眷戀著您!(白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