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龍華礦業:李白的月亮
李白的月亮
台灣詩人餘光中曾經寫詩讚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而我卻獨愛李白筆下的明月,李白一輪盛唐的月亮,吟醉了千年的中華兒女。
初識李白,我是從他那首“兒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古朗月行》開始的。那輪皎潔明月,被李白寫的高雅聖潔,不由人暗自讚歎。李白用一個“白玉盤”的新穎比喻,著實顯出了幾分童趣可愛。
再識李白,我從他那首盡顯孤寂的《靜夜思》代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短短四句,寫出了李白一人遠走他鄉時的孤獨思鄉之情。秋月是清冷的,李白一人遠在他鄉,凝望這一輪清冷的明月,氣氛顯得淒涼,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想著想著,便低下了頭,陷入了沉思中,獨留一輪清冷淒涼的明月掛在天上。這首《靜夜思》讓多少遊子,每逢佳節,觀月懷鄉,千年傳唱。
又識李白,是在他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和《把酒問月》“春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讀到這裏的時候,其實一點也不驚訝。李白是詩仙,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他有一個獨立高尚的人生品格,他通過貴妃磨墨、力士脫靴來表現他的“豈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與眾不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然後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寧願邀月共飲。一杯酒,醉出半個盛唐。
後來,當我讀到“渡遠荊門外,……月下飛天鏡”,“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等等詩句,使我感受到他同時是一個遊俠,足跡踏遍祖國大江南北。明月隨李白漫遊神州,李白以月為伴浪跡天涯,他帶著一顆富有詩意的心,遊遍了繁華盛唐,用詩筆豐富了山水美景的內涵。
我在書中搜尋李白的歸宿,看到一個傳說。李白醉酒後,在采石磯的捉月台,為了撈月而投入了長江。一代詩仙李白的死,竟是如此的浪漫,這應該不算是李白的悲劇吧?這位詩仙好似為月而生,因月而逝。
閉卷沉思,我願和李白共賞一輪月色,品一壺濁酒,深深體會他那永不蒼老的文字,領略他那一代詩仙的風采,窺視詩仙的心境。(劉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