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和禹公司:潮起渾江 風光無限
十年間,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和禹水電開發公司把大力發展新能源作為拓展生存空間的第二戰場,充分發揮老企業空間優勢、屬地優勢、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一路披荊斬棘,拚搏開拓,從新能源發展的“探路者”成長為“示範者”,開拓出了“水電+”產業新模式。
堅定初心——發展才是硬道理
和禹公司地處遼東山區,這裏山環水繞、環境優美,風調雨順,生態宜居,被譽為城市的“後花園”。即使“靠天賞飯”,這裏的員工也過得“豐衣足食”。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1958年開工建設,1969年首台機組發電的老水電企業,產業單一且裝機容量小、設備落後陳舊、人員包袱重等“頑症”逐漸顯現出來。
2007年,國電電力對渾江流域的桓仁發電廠和太平哨發電廠進行整合,成立了和禹公司。當時兩廠員工1700多人,退休員工1700多人。這對隻有42.95萬千瓦水電裝機的和禹公司來說,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和禹公司水壩
盡管和禹公司一直承攬著周邊地區的水電檢修業務,但這種“打工式”的發展不是長久之計。和禹人深刻認識到必須開辟出一條新發展之路,才能在困境中涅槃重生。
2009年9月,國電電力“新能源引領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戰略,為和禹公司注入了謀求新發展的澎湃動能。
曆史的抉擇,考驗的是膽識,是智慧,更是赤誠與擔當。時任和禹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任井利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決心帶領和禹人開辟出一個生存發展新空間,培育出一個長遠的利潤增長點。
拓荒之路總是長滿荊棘。當時,發展清潔能源成為五大電力集團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無二之選,風電項目開發在全國範圍內風起雲湧,三北地區更是群雄逐鹿,競爭之烈可想而知。
“機遇不可求,挑戰不可懼”。懷揣老企業新發展的夢想,和禹公司幹部員工激情澎湃,迅速組建四個前期工作組,挺進黑、吉、遼和內蒙古地區,踏上了新能源發展拓荒路。
現任和禹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閎田,當時主抓新能源開發工作,對新能源發展曆程最為清楚:“我們強勢進軍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等地開發。2010年底,就擁有了300萬千瓦的新能源儲備容量。”
2010年,康平風電一期郝官項目年內啟動、年內核準、年內開工、年內投產發電,實現了和禹公司新能源開發建設的“零突破”,創下了新能源開發建設的“和禹速度”。
佇立在田野上的和禹公司風機
8年前,國電電力將開發江西、安徽等地新能源的重任交給了和禹公司。“五一”假期還沒結束,和禹公司三位員工就踏上了人生地不熟的江西的土地上。2020年10月4日,曆經八載艱辛開拓,終於不辱使命,在江西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豎起了第一台風機。
馭夢前行——做大做強老企業
奔湧的河流,流淌著和禹公司做大做強的夢想——
從遼寧渾江流域到黑龍江省湯旺河流域,再到吉林省二道鬆花江流域和布爾哈通河流域,留下了和禹人深深的拓荒足跡。
2010年9月,國電電力投資建設的第一個水電站——和禹公司磨盤山電站正式並網發電。10年來,該電站累計創利845萬多元。
和禹公司運行人員在升壓站帶點前進行倒閘操作
旋轉的風機,見證著和禹公司發展新能源的磐石之心——
從遼寧康平、彰武、東港、鳳城到吉林白城、洮北、鎮賚;從黑龍江牡丹江、湯旺河,再到內蒙古紮魯特旗,一個個曾經遙遠而陌生的地方,寄托著和禹人無限的希望。
2011年,康平風電一期郝官項目投產第一年,即實現利潤1200多萬元。2014年,該風場獲得了“遼寧省電網友好型風電場”稱號。
“水起風生”的美好現實,更加激發了和禹公司發展壯大的雄心壯誌。無論是盛夏的高溫酷暑,還是寒冬臘月的刺骨寒風中,和禹人都奔忙在尋求新發展的道路上。
但隨著我國風電裝機快速增長,2012年部分地區棄風限電現象嚴重。2013年,對棄風限電較嚴重的“三北”地區,國家明確原則上不再擴大風電建設規模。
2012年核準的康平二牛所口和2014年核準的小城子風電項目因故推進緩慢,地方政府多次下發“驅逐通牒”。麵對困局,是棄而走之,還是迎難而上?為了做大企業的夢想,越是困難越向前的和禹人選擇了後者。
“老企業不發展就是一潭死水。”已擔任和禹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的王閎田繼續秉承“發展壯大老企業”的初心使命,全力以赴帶領和禹人前行開拓。“我們決不能坐以待斃,要想盡一切辦法保住項目!保住和禹公司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基礎。”
“辛辛苦苦創業即將成功,今夜重又走進風雨。為了我摯愛的和禹,再苦再難,也要堅強,隻為那些期待眼神……”和禹員工說,我們跑了多年的項目即將瓜熟蒂落了,結果不得不放棄,心中的酸楚說不出來啊。那段日子他們一起哼唱著改編的歌曲,勸慰自己“心若在,夢就在”。
苦心人天不負。和禹公司憑借著在東北地區的品牌影響力和幹事創業的精神,贏得了地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2017年,小城子和二牛所口風電項目康先後開工建設。2019年底,這兩個總裝機容量9.6萬千瓦風電項目投產發電。
和禹公司,這個老企業用奮鬥和拚搏創造了新事業!如今,和禹公司總裝機容量已從當年隻有45.55萬千瓦增至69.25萬千瓦,其中水電在運裝機49.85萬千瓦,風電在運裝機14.55萬千瓦,在建水電裝機裝機4.85萬千瓦。
力量之源——眾人劃槳開大船
近些年,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渾江流域來水存在不確定性,再加上遼寧省將渾江納入遼寧重要水源供給地,引水量逐年增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和禹公司的創效能力。
同時,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深入,“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廠辦大集體改革、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等一係列重難點工作,擺在和禹公司麵前。
“老企業的確有很多弊端。但反過來看,老企業也擁有著優秀的人力資源、雄厚的技術實力、豐富的管理經驗和能打硬仗、甘於奉獻的員工隊伍。”和禹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刁國財深有感慨地說,“這些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我們的父輩從建廠之初就來到了這裏,他們用畢生心血建設水電事業。企業不能在我們的手中衰敗,我們必須把它建設得更好更美!”和禹公司員工大多是和禹二代、三代,他們生於斯長於斯,有著深厚的和禹情結。
白山黑水鑄就了和禹人堅忍不拔、吃苦耐勞、做事必成的品格。地方政府這樣評價和禹人:隻要給他們一個支點,他們就能撬動地球。和禹人說,隻要給我們一個空間,我們一定會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從遼寧桓仁到黑龍江湯旺河,單程近13個小時,零下42度的冰天雪地裏,小興安嶺原始森林中,經常會看到掛著遼E車牌的越野車小心翼翼地行駛在鏡麵一般光滑的林間山路上。偶爾,路遇一家簡陋的店鋪,叫一壺廉價“老燒”暖暖身子,再上路。
深山中的水電站、高聳入天的風機上,到處都有和禹人的身影。為了降低投資成本,磨盤山水電站設備的安裝、調試,全部由和禹公司員工自主完成。郝官風電場、小城子風電場的電氣設備調試,常常遇到設備廠家解決不了的問題,和禹公司員工自己“披甲上陣”,手到病除。
“初期,尋找項目就是盲跑,而且還不懂專業知識,我們常常白天跑項目,深夜回到駐地後大家一起學習。那時,做飯對我們來說都是浪費時間,所以經常一碗麵條對付了。”談起當年的艱辛,和禹公司黨委成員、副總經理王延春感到愧對“兄弟們”。
“帶著這樣一個老企業奮力前行累不累?”
“累並快樂著!”在和禹公司工作了35年的王閎田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老企業不易,但為了員工及子女未來能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拚!眾人劃槳才能開得大船。我們有著一群忠誠企業、吃苦耐勞的幹部員工隊伍,他們才是我們做成事業的力量之源。”
9月4日,國電電力吹響了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號角。和禹公司懷揣初心和夢想再次起飛!
麵對國電電力給予和禹公司的50萬千瓦新能源發展目標,和禹公司充滿信心,迅速成立了四個地區專業組,搶抓光伏項目,為企業轉型升級探索新路徑。
在企業需要的時候,年過半百、已經退居幕後且有著豐富新能源開發經驗的黨員幹部,二話不說再度出山,激情澎湃地投身到了新能源開發建設中去。他們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願做栽樹人!”
10年篳路藍縷,和禹公司取得的成就,靠的是國電電力高瞻遠矚、繪就宏圖的頂層設計;靠的是和禹公司胸懷全局、不折不撓的領導集體,靠的是能征善戰、吃苦耐勞的和禹員工,是他們開創了“水電+”產業模式,用艱辛的努力創造了和禹“傳奇”。
當下,站在新能源大發展再出發的新起點上,和禹公司正用心規劃下一個大發展的十年,團結聚集更多的奮鬥者,全力把這個老企業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清潔能源標杆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