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上的光輝歲月
牛背上的光輝歲月
我出生在陝北農村,厚重的黃土地上承載了我諸多的童年記憶。
我身邊的朋友也多是農村出身,大家聚在一起總是有講不完的話題。在飯桌上聊起童年的光輝歲月時,大家議論紛紛,和泥巴、滾鐵環、玩彈弓、頂牛、撿沙包、做柳哨、打寶(寶算是陝北特有的遊戲,把紙折疊成可以區分正反麵的正方塊)……這些遊戲曾占據了我們這一代人絕大部分的童年時光。說到童年的眷戀之情。還得說“牛背上的光輝歲月”。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但當我再說到“放牛”這件事時,和我一樣在農村長大的同齡人就心有靈犀了。在我看來,一個優秀的放牛郎不光要把牛放飽,還得具備嫻熟的禦牛技術,碰巧這兩點我都做到了。
起初,我認為放牛的最大樂趣就是能騎牛,也是能彰顯男兒英雄氣概的有力途徑。我想在金庸、古龍、梁羽生等老前輩壯麗文筆的煽動下,或許每一個男兒都有一個騎上寶馬,背著寶劍,浪跡天涯的江湖夢,都渴望能成為一名大俠,行俠仗義,劫富濟貧。在小夥伴們的眼裏,騎馬就代表著一種浪漫的英雄主義。一次,鎮上文工團的幾名幹部扛著一堆老舊設備,給村裏放了一場電影,講的是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的英雄事跡。不看還好,自從看了這電影,整個人心血沸騰,騎馬成了我心心念念的夢想。然後現實總是慘淡的,時至今日我也未曾實現禦馬奔馳的兒時夙願,更別提仗劍走天涯了!
在陝北的很多農村,年齡稍大點的中小學生都會利用暑假為家庭做點貢獻,女孩們普遍承攬下給父母煮飯的活兒,男孩們則拉出圈裏的大黃牛漫山遍野地尋覓草地,俗稱放牛。暑假一到,家家戶戶的牛兒便不用整日呆在臭氣烘烘,蚊蠅叨擾的圈裏,至少整個暑假都能遊山涉水,近距離感受著大自然的風光。村裏和我同齡的夥伴有十來個,我們就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支規模不小的放牛團隊,同出同歸。特別是出村和進村時,在狹窄的村道上,整個團隊銜接起來差不多有兩三百米,宛如一隻浩浩蕩蕩的軍隊,場麵極度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我是這支隊伍裏最早掌握禦牛技術的靈魂人物。客觀地說,這也是一項在無數次血淚中鍛造出來的獨特能力,本人也多次默默承受了摔落牛背的巨大傷痛。由於家裏養的是一隻公牛,牛到青年,蠻力無窮,身體素質堪稱馬中赤兔,脾氣也遠比上了年紀的母牛暴躁,一般人是萬萬不敢在這廝麵前造次的,可自幼就號稱懷揣著一腔英雄主義的我又豈能輕言放棄?在幾番折騰後,牛妥協了,甘當我的坐騎,我給他取名赤牛。後來在給其他小夥伴傳授馴服赤牛的經驗時,我大概總結了三個階段。
首先是建立友誼階段。為了和赤牛搞好友誼,我每天都想法設法尋覓鮮嫩肥美的草地和清澈甘涼的水源,甚至不惜把母親擺到廚房的瓜果蔬菜貢獻了出來,瘋狂地刺激他的味蕾,赤牛很快就淪陷了,跟我的友誼火速升溫。後來這一招也被本人廣泛地應用於追求異性,收效頗豐。取得了赤牛的信任後,我也嚐試著跟他零距離接觸,給他撓癢癢,按摩等,多次使其沉浸在舒適的服務中不能自拔。
然後是反複試探階段。取得了獨家服務權之後,我開始佯裝著給赤牛按摩,趁其不備順勢把一隻胳膊搭到牛背上,然後慢慢地把整個身子的力量靠上去。起初赤牛很抗拒,背部好像是他的禁區,容不得按壓。我慢慢地嚐試著在他的背上馱點東西,讓他的背部慢慢尋找馱東西的感覺。在我三番五次的試探下,赤牛隻好妥協,並漸漸地習慣了起來。這時候我就開始嚐試著趴在他的背上,趴著走個三五米再下來,然後再繼續……
最後是徹底征服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不再滿足隻是趴在牛背上,隨時瞅著機會準備騎上去。一次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我便貿然出擊,撐著赤牛的肩膀,直接跳著騎了上去,赤牛的背部受到了猛烈地衝擊,由於反射弧的作用,兩腿一蹬,淩空躍起,我直接被摔了個四腳朝天。打這以後,我狂躁的心髒再沒有之前勇敢了,一連幾天我都不敢在輕易嚐試。在和村裏有經驗的騎手學習了一部分經驗後,我開始嚐試在上坡路段騎乘,因為上坡的時候牛的行進速度低,不願因為人的一些小動作而費力掙紮,相對比較溫順,也便於騎手進行一係列高難度的操作!果然,在一條狹長的坡路上,我順利地騎到了赤牛背上,赤牛象征性地掙紮了幾下,被我輕鬆化解之後,便默默地接受了現實,自此我的騎牛生涯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征服赤牛的事跡很快在村子裏傳了開了,同行的小夥伴更是被我的禦牛技術佩服的五體投地,紛紛效仿我馴服自己未來的坐騎。在我的熱情指導下,大家都掌握了禦牛之術。每當夕陽西下,伴隨著落日餘暉,入村的路上就會出現一支浩浩蕩蕩的騎行隊伍,裝腔作勢地哼唱著周傑倫《雙截棍》,逐漸走入村人的眼中,臉上寫滿了得意。一些疙蹴在村頭端著洋瓷碗吃麵的老漢打岔到:“這又是誰誰家的那幾個灰小子放牛回來了”,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們擔心地念叨:“老命,操心跌下來碰給哈(陝北方言)”。在我們這些牛背上的騎手看來,這反而是最光輝、最英雄的時刻!
有時我們會毫不吝嗇地多走上幾裏路,帶著牛兒們去品嚐那些離村很遠尚未被牲口腳踏的鮮美草地,以此來獎勵他們在騎行過程中的突出表現,於是讓老牛們吃上嫩草成了我和牛兒共同的奮鬥目標。當說起世人對“老牛吃嫩草”的鄙夷態度,我難免對老牛的遭遇感到不公。憑什麼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品質,卻要抨擊那些渴望吃上鮮嫩水草的老牛,他們辛勤勞作一生,難道還配不上幾根野火吹又生的小草嗎?不過老牛用自己的形象為那些用情不專,拈花惹草,成了家還勾三搭四的背叛者扛下了所有的罵名!在想起那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我覺得全然可用來讚美老牛的寶貴精神!
暑假很快就結束了,我和我的夥伴也暫時告別了放牛生涯,投入了學業。經曆了一個假期的愉悅時光,學習知識的效率明顯提高,大概是得益於勞逸結合。放牛的經曆一直被我當做是自己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那個不用每天被家庭作業拖到後半夜的時代,從小塑造了我豐富的人格和參與了大量的社會實踐,不單單是像今天課堂上的孩子僅僅是學到了能考100分的知識和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優越感。
朋友們都說小時候資源匱乏,娛樂項目單調,卻總是能玩的忘乎所以,欲罷不能,絲毫感受不到一丁點的枯燥乏味。反之,今天社會資源豐富,娛樂設施千奇百怪,很多孩子卻並不能完全釋放天性,反倒是青少年患上抑鬱症的案列層出不窮。
(強豔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