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盛讚西山煤電金信公司:“姑娘”找了個好“女婿”
深秋的內蒙古大草原,秋風陣陣,寒意逼人。
10月29日下午5點,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暖水物流園區建設工地傳來好消息,隨著2#產品倉A倉第一階段滑模完成,經過5個多月晝夜施工,由金信項目部施工的8個大型儲煤筒倉齊刷刷升至22米以上,宣告該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遠遠看去,仿佛8座蒙古包守護著茫茫大草原。
草原上升起八個大筒倉
10月28日上午,汽車七拐八彎來到位於鄂爾多斯準格爾旗的暖水物流園區建設工地。我們看到,在一片山巒起伏的溝壑間,在人歡馬叫的工地上,塔吊高聳、鋼筋如林,8個儲煤大筒倉一字排開,居中一個筒倉正在向上滑模。
準格爾旗暖水物流園區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煤炭產業轉型發展的重點項目。園區占地105.86公頃,由生產係統、輔助生產係統、生活福利係統及鍋爐房、泵房、化驗樓、辦公樓、廠區道路等組成。其中,直徑22米的1#產品倉4座,直徑26米的2#產品倉4座,總儲量可達10萬噸,兩個煤炭加工棚總建築麵積10200平方米,整個園區總造價4.86億元,是金信公司此前中標的最大社會工程,也是該公司第一次中標的總承包工程。
近年來煤炭行業低迷,煤炭建築領域更是舉步維艱。內部不足闖外部,碗裏不夠撈鍋裏。為了幹好這項社會工程,打出金信品牌、鐵軍風采,金信建築公司選派精兵強將,由公司副總經理解德強掛帥,迎著呼嘯的北風,奔赴鄂爾多斯大草原。
2019年12月24日,大雪紛飛,內蒙古準格爾旗暖水鄉的溝溝坎坎裏,金信公司建設者們正在踏雪進行場地測量、放線,在一片山野溝壑間製定施工方案。
遠離故土,人跡罕至。在沒水、沒電、沒信號、沒人煙、沒道路的地方,金信建設者們頂風冒雪,與甲方溝通、與地方協調、與村民聯係、與大自然抗爭,直至農曆小年(臘月二十三),為來年大規模施工打下了基礎。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淩晨,搗固混凝土的振動棒停了
由於疫情影響,春節過後,工程開工一拖再拖。
直到2020年3月中旬,新冠疫情剛剛有所控製,金信公司的建設者們就戴著口罩,帶著體溫測量器,冒著被疫情感染的風險,踏著尚未融化的皚皚白雪進場,推土機、裝載機、打樁機的轟鳴聲,土方隊、打樁隊的喧囂聲、號子聲響徹溝溝坎坎,喚醒了寧靜的大草原。
平場地、開道路、起腐層、挖凍土、打樁基……建設者們在方圓100多公頃的土地上擺開戰場。
4月份,挖土填溝、土方清運。
5月上旬,1#、2#產品倉樁基施工啟動。為了奪回新冠疫情影響的時間,加快施工進度,工地上實施全天24小時兩班倒作業。
8月初,2#產品倉D倉基礎施工。8月中旬,1#產品倉A倉基礎施工;9月14日,8個大筒倉依次開始滑模,項目部所有人員一律不準請假,分白班夜班緊盯現場,確保施工進度與質量。
從3月中旬開始,金信公司副總經理解德強日夜堅守在工地,整整8個月,他身在工地,心係工程。每天早6點40分,他雷打不動主持早調會,總結頭一天工程進度、質量、安全情況,通報存在問題,安排當日施工及必須注意的問題。7點10分早餐時間,他和項目經理、副經理們邊吃飯邊研究解決棘手問題,他詼諧地稱之為“每日早餐會”。
工地上,千頭萬緒。解德強日夜奔波於甲方、當地政府、村委會和村民之間,協調工程建設與方方麵麵的關係。隨時隨地檢查施工情況,常常半夜到工地,和大家一起幹,一起解決問題。
10月27日淩晨4點,剛剛從工地回來,解德強正在似睡非睡之間,工地上正在滑模的振動棒忽然停了。解德強立即打電話詢問,工地負責人說,是混凝土供不上。他又打電話到攪拌站,對方說水泥廠的水泥車因故障停在路上。筒倉滑模施工必須連續作業,即使短暫中斷,也會影響施工質量。解德強火急火燎地打電話到100公裏外的水泥廠,要求他們再發一輛水泥車救急……
打完這通電話,解德強睡意全無,立即投入新一天的戰鬥。
項目經理手上磨出血泡
10月28日上午,筆者順著上人梯籠,登上22米高的筒倉施工平台,在一片忙碌的工人中間,看到一位兩鬢染霜的老師傅正在用自製小鏟子一下一下清理模板上的混凝土。
這位滿麵灰塵的老師傅叫王東升,是55歲的金信公司土建副總工程師,雖然已經到了內退年齡,但仍然身兼項目部總工程師,和年輕人一樣,他天天盯在現場,幾個月沒回家了。
王東升說:“自打筒倉滑模開始以後,天氣轉冷,工人招不進來,我們把打土方的隊伍調過來,人手還是不夠。以前由工人清理模板上混凝土的活兒,現在全部由管理人員承擔起來了。”
說話間,一位挺帥氣的小夥兒走了過來。
“這是項目部經理劉濤。”王東升轉向劉濤說:“你把右手伸出來。”
在劉濤右手食指與無名指之間,有個黃豆大的血泡,粗糙的手掌上還有幾個老繭。“這不算啥,他們幾個人都有。模板上的混凝土清理不幹淨,影響筒倉滑模質量,我們一個班12個小時,滑升7個行程,大約要連敲帶鏟21000多下,才能保證內外模板的幹淨。我們這幾個管理人員每天不停地又鏟又敲,手上起個泡磨個繭很正常。”劉濤說。
上陣父子兵
在施工最緊張的時候,看到工地上人手拉不開栓,分管生產、質檢的項目部副經理陳雲,打電話動員今年61歲、已經退休6年的老父親陳義學來工地幫忙。
陳義學退休前是金信公司施工一線的抹灰組長,抹灰技術過硬。聽兒子說內蒙工地上缺抹灰工,立即聯係3個老夥計從太原趕赴鄂爾多斯,和兒子並肩戰鬥。
在施工現場,4個老師傅分成兩組,一組負責筒倉裏麵抹灰、壓光,一組負責外麵抹灰、收麵、壓光。陳義學技術好,主要在筒倉外壁抹灰,兩人一個班要完成205平方米抹灰壓光,保證外壁光滑、平整。說起抹灰技術來,陳義學一下子來了精神,他說:“別看不起抹灰,幹這活兒得十分細心,橫抹要重,豎抹要輕,手勁要勻,才能抹出這麵兒。”再看他抹出的麵兒,真是光滑如鏡。
“找了個好女婿”
初到工地,甲方對這支隊伍持懷疑態度:“別的隊伍光是管理人員就三四十個人,你們8個人幹4個多億的工程,行嗎?”
行不行,看行動!
8月份,當地降雨量奇大,連續下雨20多天,工地上遍地泥濘,道路濕滑,混凝土攪拌車和運輸材料車輛進不了場,為了保證進度,他們用鏟車推開稀泥,勇猛戰鬥。
項目部管理人員少,他們一人多崗,常常是“一個蘿卜多個坑”。項目部管生產的管安全、管協調,還要與甲方、監理對接。管技術的管01manbetx 、管進度、管資料,還要到現場抓質量。10月7日8點30分,項目部黨支部副書記、副經理曹玉強下夜班,開完早調會剛躺下,公司領導打電話通知,甲方領導要到工地檢查,他打起精神陪同檢查到中午1點半;剛要睡覺,2點又來電話,公司黨委要求上報黨員“三會一課”資料,此後他再沒睡著;夜班,曹玉強準時來到施工現場。
為保證工程質量,他們在施工工藝和技術上做了很多改進。原來采用鋼管上人馬道,需要人工多,危險係數高。現在改成上人梯籠,用鋼絲網片將人梯圍護起來,既保護了人員上下筒倉安全,又節省了安裝人工費用。
過去施工筒倉外壁方型柱子時,模板在拐角處拚接,滑模時常常發生漏漿,影響外觀成型。這次他們在柱子拐角處,用鋼模板壓成直角,直接向上滑升,既有效防止了漏漿,又保證了柱子外角平直美觀。
正在工地上檢查的甲方現場總負責人王鑫高興地說:“我們起先還對這支隊伍不放心呢,現在看來是選對了人。如果把我們的工程比作待嫁姑娘的話,可真是找了個好女婿啊!”(常培亮 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