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鐵運公司:破譯公司人才隊伍建設的“密碼”
破譯公司人才隊伍建設的“密碼”
“2021年僅中層幹部就有五六個要離崗,職工也有十幾個麵臨退休。從外部招進的勞務工,待遇跟不上,基本上培養一個走一個,加之鐵路專業技術要求高,人才培養周期長,目前人才接續嚴重斷層。”公司勞人科負責人直指當前人才短板問題。
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近年來,隨著公司“走出去”發展步伐的加快,項目點多線長、業務涵蓋麵廣、工種分類多對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司充分認識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問題不解決發展將始終處於慢跑階段。公司把人才問題列為公司級特辦急辦事項,轉變思路和觀念持續拿出新方案新舉措破解人才短板問題。
重點關注,“把勞務工當正式工來看待”
“益陽項目部又一名勞務工提出辭職,幹調車2年了培養起來很不容易……請公司拿出針對性的留人方案……”益陽項目部負責人姚冰在公司月度例會上彙報時說到。從益陽項目部2018年啟用勞務工開始,已先後有16名勞務工辭職。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公司各項目部都曾出現過。
目前,公司在崗職工285人,勞務工128人。勞務工占比近乎達到正式工的半數,在“走出去”各項目部扮演著“重要角色”。勞務工流動性大、文化水平參並不齊,如何管理?一度成為公司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難題。
“紅柳林項目部已有24名勞務工自願加入公司工會組織。”公司紅柳林項目部負責人邱建軍如是說。目前,勞務工加入工會組織的政策宣傳正在各項目部如火如荼進行。
公司不斷加強勞務派遣工管理,製定勞務派遣工管理辦法,搭建平台、暢通渠道,從多方麵增強勞務派遣工的主人翁意識和企業歸屬感,用製度約束,用薪酬吸引,用感情留人。目前,把關鍵技術崗位的勞務工納入專業技術人才庫,已有3名勞務工因表現突出轉為正式工。
歸口管理,讓“專業人幹專業事”
“強化培養‘一職多能’複合型人才”“豐富‘鐵運大學堂’形式”“減少關鍵崗位技術人員的調整”……這是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在專題座談會上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像這樣持續關心關注專業技術人才成長與發展的專題會議在公司已連續舉辦了兩屆,每一場直麵問題的交流,每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每一個“智慧囊”都為蒲白鐵運發展不斷注入新元素。從中層幹部、技術員、新入職大學生再到勞務工,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和優秀新入職大學生以獎勵,製約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不斷被打破,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持續被調動。
公司堅持歸口管理,出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細則》,成立人才隊伍建設領導小組,分專業健全人才庫,劃出重點培養人,集中攻克管理、科研難題。同時,將安全管理的“三個一”引入到幹部隊伍建設中,建立多個專業領域的知識題庫,通過日常抽查或月考的形式,提升各級幹部綜合素質。以“師帶徒”的形式幫助管理人員盡快成長,共簽訂《師徒合同》17份。開展全員業務比武,形成了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持續為人才技能提升和個人成長提供更好、更優的平台。
“鐵運大學堂”鍛造高素質人才的“基地”
“冬季作業安全注意事項”“疫情防控要點”等內容定期更新在益陽項目部職工宿舍樓前的小黑板上,職工進出宿舍一抬眼就能看到,這種形式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目染課堂”。類似於這種形式的還有寶麟項目部的“夜校”、罕井項目部的“草根講堂”,這些正是“鐵運大學堂”由機關延伸輻射到各項目部的充分體現。
“成功的企業首先是所學校,優秀的員工永遠都是學生”。在黨委書記、經理高建成的準確定位中“鐵運大學堂”於2020年4月正式開班,已經連續授課60餘次,受益職工560餘人次。內容涉及意識形態、鐵路安全法規、經營管理、辦公軟件等,授課人有技校專業老師、合作方管理人員、機關科室負責人、技術專業骨幹等。“鐵運大學堂”根據不同時期職工的不同需求持續豐富創新,已成為該公司鍛造職工素質的重要“基地”。如今,健全的組織機構,明確的職責分工,並以宣傳牌版的形式亮相於該公司多功能廳,足見公司對職工素質的重視程度。
打破界限,讓人才找到歸屬感
在公司剛剛結束的2021年工作會上,黃俊傑作為綜合管理科機關辦公樓的衛生清潔工以主席團成員的身份出席職代會,並被授予2020年度愛崗敬業典範;盧勇、高栓柱、楊景軒被授予2020年度優秀勞務工……一度在職工中引發熱議,被稱讚叫好。這在公司尚屬首例。崇尚勞動美,給普通勞動者以充分榮譽感是公司致力於人才隊伍建設始終遵循的理念。
僅2020年公司打破資曆、職稱界限,新選拔年輕中層幹部6人。采取內部招聘、競聘形式,紅柳林項目部綜合科負責人、4名項目部經營監察員、5名安全專責、10名安全員先後脫穎而出,職工工作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企業活力持續增強。
“首席員工評選工作在2021年要重點推行;勞務工如何加入黨組織要充分調研,深入思考……”公司不斷調整思路。
各類人才充分融入,找到優勢,迸發活力,在對企業管理理念的認同中充分找到歸屬感已不再是一句口號,公司用行動詮釋的淋漓盡致。
為鍛造一批管理能力強、專業技術精、技能水平高超和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公司一直在路上,持續在創新。(王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