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我的第一次接訪
“閨女,我有問題要反映,是來這裏嗎?”
一天上午,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娘來到信訪接待室,情緒激動地問道。
“大娘,您請坐下來說,先喝杯茶。這裏是咱們礦上的信訪辦,您有什麼問題要反映呢?”
“你能解決嗎,不能就帶著我去找領導,讓領導給我做主!”
“大娘,您有什麼情況可以跟我講,我來幫助您。”
聽了我的話後,老大娘就忍不住傾訴起來。
“我告我的鄰居破壞我的地,還跟我吵架,你給我評評理……”老大娘越說越激動,我趕緊提醒她慢慢說,不著急,我會將問題做好記錄。
將近2個小時過去了,這位老大娘終於徹底將自己的不滿情緒發泄了出來,我認真聽她的傾訴,並時不時的勸解、開導幾句。原來老大娘是獨居老人,雖然兒女離得不遠,但因為工作忙很少回來看望,閑來無事,覺得自己身體還不錯,就在樓下的圍牆邊種上了菜,以打發時間。可家住一樓的老劉頭說不允許種菜,拔了他的菜苗,因此他們動了幾次口角。
據我與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小區內確實不允許私自種菜。於是我邊勸導老大娘,邊向她解釋了社區的規定,老大娘的情緒漸漸穩定了下來。可我知道,問題的根本原因不是種菜,而是老大娘獨處在家,她太孤獨了。於是,我向大娘要來了其女兒的聯係方式,與其電話溝通說明了事情的經過,並告訴她,老人最期盼的是兒女們對她的陪伴。
一個小時後,老大娘的女兒和兒子一起趕了過來,對我們表達了感激之情,並表示平時因為工作太忙,忽略了母親的感受,路上已經商量好了,要輪流接母親到家裏住,不再讓老人孤獨的生活。
我的第一次單獨接訪,在母子三人的感謝聲中結束了。在信訪辦公室工作以來,一直覺得接訪是一件很吃力的事,雖說這隻是一件小事,但接訪是個良心活,群眾既然來了,我得先當好群眾的“出氣筒”,為群眾排憂解難。有了這次經曆,發現單獨接訪也沒有我想象中那麼難。隻要對群眾有足夠耐心,用情傾聽,真誠服務,對群眾反映的業務範圍內問題認真受理、辦理,業務範圍外問題耐心解釋、疏導,實實在在為困難群眾出主意、想辦法,那麼就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感激。
信訪工作是體察民意的“直通車”,有一首詩是這麼描述信訪的,“信訪是用‘信’書寫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用‘訪’見證了百姓的喜怒哀樂,用‘網’記載了民間的是非對錯,用‘電話’傾聽了人間的悲歡離合。”信訪工作者的職責就是傾聽群眾訴求,幫助群眾正確理解政策法規,推動解決好群眾的合理需求,不但要甘願做群眾的“出氣筒”,更要勇於做群眾的“順氣筒”、社會穩定的“減壓閥”、和諧發展的“助力器”。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們要用心用情做好信訪工作,讓信訪工作更具有“溫度”,讓群眾對信訪工作更加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