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建莊礦業:家有一寶—我的公公
我的公公,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說起我的公公還要從奶奶那一輩說起,那時鬧饑荒,我公公跟著奶奶從重慶萬州逃荒到了黃陵這一帶,那會條件相當艱苦,當地人也比較排外,更何況是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生活更加寸步難行,後來奶奶改嫁了,嫁給當地一個姓魏的單身漢爺爺,這才算徹底在當地落了戶,爺爺對公公和兩個姑姑也是極好的,隻是公公後來到了適婚年齡還一直沒有找下對象,重慶老家人知道了這一情況,就給公公在萬州老家附近的一個村子介紹了一個,當然這就是我後來的婆婆,隻不過婆婆比公公小七歲,但是也到了法定結婚年齡。那一輩的農村人都比較務踏實肯幹,因為公公已經在陝西這邊紮根了自然婆婆也隨公公一道來了陝西。
受老一輩人的傳統觀念影響,我婆婆接連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當時計劃生育查的比較嚴。中間也是很波折幾次都把老二和老四送到了姑姑家,但是我婆婆還是舍不得,老二老四自己也不願意經常悄悄的跑回來,後來沒辦法把老三送回了老家,可是過了一年婆婆回老家還是把老三也接回來了,想想手心手背都是肉,婆婆左右把哪個都舍不得送人,幹脆五個都留在自己身邊養著,哪怕砸鍋賣鐵撿破爛呢也要一家人在一起。一家人的生計也全落在了公公一個人的肩上。因為居住的這一帶樹木比較茂密又靠近煤礦,公公那會就開始販賣木材,給周圍的小煤窯提供礦柱,在當時也算是小有名氣。為了給家裏多掙點錢,公公不分晝夜的在家門口幹零活。那些苦難的日子靠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下勉強渡過,五個孩子也被拉扯長大成人。
時至今日,積勞成疾的公公身體出現大幅下滑,開始癡癡呆呆,反複重複話語,思想不受自己控製,更顧及不到身邊人的情緒,帶他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他得了不可逆轉的老年癡呆,可是我的公公還很年輕啊,他才六十多歲啊,家人都接受不了這個現實。
病情變得病現在越來越嚴重,一家人都心係在公公身上,尤其是我老公,他忙前忙後帶我公公奔波於三甲醫院,省內外的都跑遍了,醫院給的診斷結果就是醫學還沒有攻克的難題,隻能靠藥物維持在現狀,延緩病情發展。
我的娘家爸爸經常教育我們說,“不要嫌棄我公公說話語無倫次,重複一件事。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生活哪有一帆風順的,老天總會給你的生活添點困難,讓你們去磨練,如今你們都長大了,生活也過的前去,正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時候。”其實想想爸爸說的話也是很有道理的。
現在我公公才住院回來,檢查是額顳葉癡呆,重度腦萎縮,但是我老公,他的兒子還是不願意放棄對父親的治療,四處求醫問診。我知道他不想後悔“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況發生。為我公公看病我們全家一直在行動,也希望他的智力,語言表達能力不要退化的太快,到最後會記不得所有人。我們都在祈禱他能早日康複遠離病痛,從而告誡所有朋友永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趕快放下所有事務心無旁騖加入運動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