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山公園: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的寧夏樣本
7月最適合去覽山公園打卡,在這裏感受塞上江南的風韻。位於寧夏銀川市金風區北部的覽山公園,西邊緊鄰閱海公園、東邊緊接親水大街、南邊是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地理位置優越。公園始建於2008年元月,既是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主會場,也是由政府投資人工堆積而成的310萬方環保治理工程。最高峰50米,兩山之間為山頂平台。山前踏步13層,208階,山後劇場23畝,整個山體及周邊綠化麵積46公頃,植物種類達40餘種,景色宜人,空氣清新。
下午六點我們進入覽山公園,入眼便是寬闊的廣場和層層階梯。正巧碰上藝術學校為建黨百年準備的古箏表演活動,奏起一首《十送紅軍》,箏聲填滿了整個廣場,樂聲起先婉轉低沉,而後時而張揚似朔風吹雪,時而舒展如微風拂柳。
晚風習習,登上208階台階,寬闊的劇場便出現在眼前。覽山公園露天劇場主體造型仿古羅馬鬥獸場風格,由固定看台和表演場地組成,呈扇形建築。固定看台共有20176個坐席,表演場地16000平方米。位於覽山西側的景觀劇場總建築麵積為5407平方米,麵積為我國室外劇場之最。這座龐然大物夕陽餘暉中更顯壯觀,黃昏時變幻莫測的光影變將整個古羅馬鬥獸場勾勒得更為迷離。覽山公園其實規模不大,建設也相對簡潔,不過這樣的地形為公園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兩岸是青山,前方卻是廣闊水麵,不像是一處城市公園,反而更像是一處山水景區。目光向四周延伸,便能看到雲朵穿梭於賀蘭山之間,公園被綠水青山環抱於其中,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遠眺可以望到閱海湖麵和對岸的摩天輪,日出和日落時分兩個公園景色交相輝映,我們在高台之上盡情“覽山閱海”。
銀川藍:城市生態建設和生態安全感的形成
然而早在十幾年前,如此美麗的公園還是垃圾遍布、淤泥填塞的廢棄場地。當時,果敢的銀川城市規劃決策者們看到了她的獨特之處,決定將此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表演主會場。自2008年1月10日開工,到9月23日峻工,覽山的建設者們將20多米高的建築垃圾堆成高低錯落的三座山峰,上覆黃土,再加上綠化美化,才使覽山公園慢慢走進大眾視野,變成了現在美不勝收的“網紅打卡地”。覽山公園改造工程堅持科學發展、實施精品戰略,努力建成“生態園林、科技園林、人文園林”的新公園,實現新發展、新跨越、新突破,使覽山公園得以呈現如今城市青山環抱、兩麵環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優美景觀。我們不得不佩服當時銀川城市規劃者們的遠見卓識,既有超前科學的頂層設計,又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膽大實踐。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旨在突破治山治水,護田各自為戰的工作格局,構建生態係統修複,保護和管理機製。在當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符合生態的係統性,將人文與生態的概念有機結合,堅持係統思維、協同推進。覽山公園僅僅是寧夏省生態建設工程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的重要生態節點、華北的重要生態屏障、西北的重要生態通道,建設黃河生態治理“先行區”。寧夏地處青藏高寒、西北幹旱、東部季風三大氣候交彙過渡帶,盡管被沙漠所環繞,然而黃河自西南向東北橫貫於大漠戈壁,使得寧夏平原沃野千裏。2020年7月,寧夏出台《關於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希望通過重塑發展空間、產業格局、區域環境的一係列頂層設計,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經驗。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治理和保護,黃河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斷麵實現“歸零”,黃河幹流寧夏段水質持續為優。走訪調研中,提起生態方麵,我們最常聽到銀川市民說的一句話是“我們這都很好”,最常聽到的一個詞是“銀川藍”。的確,走在銀川的市區,無論在哪個街道、哪個鄉村、哪個社區,藍天白雲下,觸目所及的都是青草碧樹。而數字正是最有力的證明。查閱寧夏2019、2020年數據,我們發現寧夏的水、大氣、生態環境正在持續改善。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9%,全區平均降水量達到257.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4%。城市的生態建設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分不開的。良好的生態環境,無疑已成為寧夏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寧夏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為重點,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加快步伐建設美麗新寧夏。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治汙、用攻堅必勝的信心護綠,“寧夏安全感”,就這樣日益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