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在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之後,隨機在紀念館所在的長洲街道進行調研,
起初,小組成員抵達長洲街道辦事處,經過多次協調未果後,組內進行短暫商議,小組共分為三隊,分別前往長洲街道三個不同社區:長洲社區、黃海社區、井深社區開展調研活動
第一組:
帶隊:劉海明老師
成員:高宇焱、張瀚心、梁健
任務:完成30份問卷發放和1份訪談
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廣州、深圳小組高宇焱、張瀚心、梁健同學和學院劉海明書記於7月14日下午共同來到廣州黃埔區長洲街道深井社區進行調研。
在前往深井社區的路上,一位女士詢問調研成員是否為中國礦業大學學生。據悉,該女士兒子在礦大力學與土木工程學院就讀,目前是大二學生。在了解到調研目的後,女士熱心地向成員們提供了幫助,帶成員們來到深井社區分發問卷。
問卷調研結束後,團隊成員就公共安全感采訪了一名開店的女士。她認為她最擔心的公共安全問題其實是消防問題。團隊成員也注意到,女士所在社區道路狹窄,萬一發生火災消防車很有可能無法通過。而且該地樓宇密集,相互之間間隔非常小,電線在二樓互相交織,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會迅速蔓延。女士表示,對於消防設施的安裝和檢查方麵,廣州政府做得並不是特別到位,因此她十分擔心。
第二組:
帶隊:夏鹹好
成員:成晉婕、柳運鴻飛
任務:協助第三組完成30份問卷發放
該日下午,本小組按計劃負責長洲社區的問卷發放與收集。起初,小組成員聯係了長洲街道辦事處想要尋求允許和支持,但是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告知直接聯係社區管理人員即可。於是,小組成員前往社區詢問,但是社區卻告知,近日該地區有以做問卷為由展開的詐騙活動,需要街道批準。因此,我們再次前往街道辦事處。然而,在出示相關證件後,街道辦事處並沒有給與同意,小組成員隻好在街道辦事處門口聯係相關部門,但結果未遂。於是,在和別組溝通後,前往黃船社區進行輔助調研。
第三組:
成員:程若晨、王茜、馬禾田、劉佐洋
任務:30份問卷和1份訪談
經過短暫的任務分配和計劃後,三組成員直奔社區物業中心,在經過與工作人員短暫交流後,組員決定對物業經理進行訪談。程若晨和王茜負責對小區物業經理進行訪談,剩下的兩名成員負責幫助物業剩餘工作人員填寫問卷。
在訪談中,經理表示,老城區的社區大多存在消防、用水用電不規範等問題,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其根本原因在於居民以退休職工為主,綜合素質不夠高,難以配合物業的工作。訪談結束後,小組針對社區內部的個體商戶進行掃街。由於後期第二小組的加入,下午5時,完成了黃浦區的問卷和訪談任務,並在晚上對訪談進行整理、對問卷進行過錄入和核查。
7月15日
第一組:
組員:程若晨 張瀚心 梁健
地點:越秀區
任務量:完成30問卷並錄入、核查
該地區的實際調研情況困難重重,大沙頭社區居委會不願意配合我們的工作,他們的社區為老舊社區,其可采訪到的居民多為老年人,他們有的人聽不懂普通話,有的人眼睛不太好,需要我們一題一題地讀,導致上午問卷進展十分緩慢。下午我們主要圍繞社區下的商鋪進行掃街式問卷投放,相比於上午的進展速度有所提高,但由於商鋪工作繁忙,很多店家也不太願意配合調查。在大沙頭社區調研進入瓶頸後,我們考慮到平衡樣本年齡的問題,乘車來到了中山大學,但是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中山大學不能隨意進出,我們就在門口向路過的行人發放問卷,進展較為順利。由於上午問卷進展緩慢,下午遇到暴雨且隊員麵臨中暑的問題,所以僅完成問卷30份,未能完成計劃數量。
第二組:
帶隊:劉海明老師
組員:王茜、劉佐洋
地點:天河區
任務量:成功完成天河區的60份問卷任務並錄入
上午10時到達天河區五台街道,首先到達五台街道的社區服務中心,經過半個小時的交涉和申請未果,後選擇五台公安分局,也遭失敗。隨後在老師的幫助下,進入華工大五台校區,在校區的居民樓內發放問卷,但收效甚微。
11時左右,華工大的大學生群體陸陸續續來到食堂吃飯,於是小組成員想到在食堂內發放問卷,原因是華工大的留校學生基本在廣州地區學習生活兩年有餘,且對於問卷的工作比較熟悉。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食堂“蹲守”,小分隊成功發完30份問卷。
下午3時,該小隊成員選擇了天河區較遠的一個街道,並選擇了小鵬汽車公司所在的鬆崗社區,在小鵬汽車的工作人員發放了部分問卷後,又在岑村鬆崗社區發完剩下的問卷。下午6時返程回居住地。
晚8時開始問卷錄入工作,晚11時開始問卷錄入的核查工作。
第三組:
成員:高宇焱、成晉婕、馬禾田
地點:海珠區
任務:完成30份海珠區問卷並參與社區黨建活動
7月15日上午,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廣州、深圳小組高宇焱、成晉婕和馬禾田同學在廣州海珠區琶洲街道進行了問卷調研,共計完成了30份問卷。
15日下午,三位同學來到海珠區瑞寶街道金碧社區。據金碧社區黨委書記馮道衡介紹,該社區常住人口6000人,曾獲得最美鄉村頭銜,黨建工作在全省都是聞名的,並邀請三位同學一起參與了下午三時開始的瑞寶街道蜂巢黨建慶祝黨員政治生日活動。馮書記說,取名蜂巢是因為他們由黨委核心團隊、居民代表團隊、專職社工團隊、物業管理團隊、區域單位團隊和專業人士團隊等六大團隊組成,將“支部建在小區”,可以有效推動黨組織像“蜂巢”一樣在小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而慶祝黨員政治生日活動則是他們的特色活動,是為了讓黨員們重溫自己的入黨歲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已經開展了多年。
一天的調研結束,高宇焱同學感慨道:“瑞寶街道不少老黨員行動不便仍來參與黨建活動,平常也會做一些服務他人黨的事情,他們對黨的堅定信念和奉獻精神令人動人。希望我有一天也可以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
第四組:
成員:夏鹹好、柳運鴻飛
任務:完成30份問卷發放和2份訪談
15日上午荔灣區調研小隊向廣州市荔灣區花地街道小策社區居民發放了問卷,對該區域一名熱心的退休職工進行了訪談,了解了居民對本市公共安全的看法和意見。中午短暫的休整後調研小隊來到荔灣區公安分局花都派出所嚐試申請對一線幹警進行采訪,但由於前期對采訪所需手續準備不充足未能成功。
接下來調研小隊前往荔灣區小梅社區向居民發放剩餘問卷,並對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楊子睿進行了訪談,了解了小梅社區自然災害安全、生態安全、信息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麵存在的問題以及廣州疫情期間本社區公共衛生安全的情況。
在談到社區主要安全問題時,楊同誌談起了所在社區舊城改造的問題,在他看來,老舊小區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安全問題是強弱電混搭、私拉亂搭、黑網線橫行等電力安全問題和消防問題(巷道狹窄消防車難以通行),和居民喜愛養花帶來的高空墜物隱患。
楊子睿認為,提高居民公共安全感的關鍵點在於基層治理體係的改變,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避免出現有些社區幾名居委會工作人員服務幾千居民的情況;適當改善基層人員工資待遇,留住人才和優化年齡結構,也為推進政務服務信息化打好基礎;最後,加強頂層設計和各部門協同聯動能力,探索多樣化的應急手段和途徑。
總結:
經過兩天的高強度工作,成效顯著。兩天內小組完成了4份訪談和240份問卷。在廣州的最後兩天,小組成員開始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由程若晨、張瀚心、梁健組成的小隊赴越秀區完成剩餘的工作。其他同學在暫住地開始問卷的錄入和審查工作。